“杀神”白起的成名之路,从这里开始,赫赫威名震慑四方

自从中国有史料记载以来,文人墨客,猛将义士何其多也,如天上繁星,数之不尽。特别是在多国并立的乱世,就是谋臣猛将最佳的表演时间。纵观秦汉三国,以及五代十国,这些乱世涌现出来的人才是最多的,这种乱世之下,一个优秀的武将的发挥余地被留到了最大。距离现在比较近的隋唐的李靖,张士贵,再远一些秦汉三国时期的项羽,吕布等等,他们的故事一直在我们的耳边流传,而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一位,战国时期的“杀神”白起。

对于这位,我们的第一印象,应该都是“杀神”二字,杀人如麻,第二个印象则是,武安君,这个带有极大的荣誉和寓意的封号。武安武安,攻打敌人,必然克服,以武止戈,以战取胜,以胜安民。战国时期有好事者排了一个四大名将的称号,并逐渐被各国君主和民众所认同,四大名将的老大,白起是不愧其名的,后来在唐朝的时候,也被迎入武庙,成为“武庙十哲”其中之一。白起出生的年代,正好就是秦国积蓄完力量,正要进一步雄起的阶段。

秦昭王是个非常具有野心的君王,在他登基十二年以后,商鞅变法的成效早就已经让秦国的国力变得空前强大,于是秦昭王开始有了东进,打败吞并别的国家,一统天下的野心,并且为之付出了行动。想要发动战争,那手下必然得拥有统帅和将领,所以,他继续实行着商鞅变法时期制定的那个制度——军功爵位制,白起就在这个时候进入了军中。

公元前294年,白起挥舞着手中的兵器,第一次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当时担任左庶长的白起领兵攻打当时的韩国新城,一战而下,很是吸引了一批来自各方的关注,其中就有魏冉。是以才有了次年,白起在当时的秦国丞相魏冉的推荐下,成为主将,领兵前去攻伐韩魏两国,一战成擒的战绩。

这次大战,也是白起出道以后的第一场真正的大型战役,被称之为“伊阙之战”。当时的情况是,由于韩国和魏国加起来一共有二十四万多的军队兵马,而秦国本身当时的兵力并不充足,只有十万出头的军队,甚至到后来也不是很充足,所以,秦国上下包括当时秦国最有名的大将向寿也是不愿意去的,这才让当时并不是很有出众的白起有了机会,露了头角。伊阙的地势险要,有两座山相对而立,中间是一条河流贯穿而过,是秦国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再加上地方也比较大,施展的开,所以双方在伊阙对峙起来。

一开始,白起和韩魏联军都没有轻举妄动,白起是因为准备先防守一下,抵御住对方的第一次进攻,但是韩魏联军却是在为了让谁当先锋的问题上纠结起来,原因嘛,一是不想损失太大,二则就是怕死了,毕竟在战场上面,杀红了眼,那个还管你是谁。敌方一直没有动静,白起就开始怀疑起来,并且迅速的制定了战略,避实就虚,示敌以弱,各个击破的方针,这样一来,就算对方是在诱敌,那秦军也不会有多少的损失。

说做就做,白起先是命令少量的军队拿着一大堆的旗帜,来到地方前面,作为疑兵,迷惑敌人,而后分出大部队,绕到了敌军的背后,趁着魏国的军队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迅速突袭,因为没有有效的指挥,本来素质就不是太好的魏国军队,迅速溃败,众多士兵也是纷纷溃逃,附近的韩国驻地受到魏国败兵的影响和冲击,也是没有了指挥,乱作一团。而后被秦军前后夹击,迅速溃败,转眼之间,军心尽失,最后,被白起乘胜追击,二十四万联军全部都被歼灭在了此处,还被白起趁机夺去了五座城池。

了解过白起的战斗,便能知道他的理念,那是得理不饶人,对于敌军,是穷追猛打,这种理念在这场战役之中就已经得到了体现。这是白起指挥的第一场大型战役,也正是这场战役,打出了白起的威名与风采。除了长平之战以外,这也是白起歼灭敌军第二多的战役,加起来达到了二十五万之多,在那个时期,大概白起的名字就和狼外婆一样,可以知晓而啼哭。而他的那些敌人更是听到他的名字就没有了战斗的勇气,这些种种也就成就了“杀神”白起的赫赫威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