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与刘秀的关系是怎样的?光帝武刘秀为何成功建立东汉?

王莽建立新朝后,虽然试图施行一些政策来缓和社会各阶层间矛盾,但是却并没有解决根本上的问题。后来,他又开始实行改制,但是他的这种改制只是一种与现实相背离的幻想。在遭到群臣反对后,就意欲用严刑峻法来镇压,终于加深了社会的矛盾,使天下动荡不安。于是各地揭竿而起,烽烟不断。

刘秀于舂陵起义,所以刘秀的军队被称为舂陵军。舂陵军势单力薄,无法长期与莽军作战,于是与绿林军形成联盟,通过结盟的形式来壮大彼此间的势力,以达到与莽军一较高下的目的。

后来,更始政权建立,刘秀奉命于昆阳与莽军激战。面对莽军强大的军队,刘秀在危急时刻身先士卒,使汉军的士气大振,坚定了军心。之后,刘秀又巧用计策,利用莽军轻敌的心理和莽军久战之下疲惫不堪的身体状态,奇袭了莽军,从而昆阳之战中大获全胜后,绿林军直攻长安。王莽就在混战中被杀。

传闻,刘秀曾被王莽所追捕,一路逃至乐清盘石。这打算继续往南边逃的时候,被一条大江挡住了去路。无奈之下,刘秀只能顺着提岸往西去,直到走到了一片田地之间。

他让牛拉犁至田中间,然后开始犁开了泥,催促着刘秀躺进去之后,再把那层泥覆盖到刘秀的身上。接着老伯若无其事地继续耕种。等到追兵赶至的时候,就只看到了老伯而已。追兵问老伯,可曾看到过一名少年。老伯乱说了一个方向,就把追兵引开了。刘秀这才从土里爬了出来,并成功摆脱了追兵,刘邦相似的血液,是皇族的后裔。新莽末年,动乱四起,刘秀以谨慎之态观察时局,最终于其兄一起顺时而起,于舂陵举兵起义,他的军队也就被称为舂陵军。

因为舂陵军的装备很差,兵力薄弱,所以就与绿林军进行了联合,从而壮大了反莽的实力,并打破莽军,击杀了王莽的手下大将,使莽军元气大伤。

之后,刘秀率军与新莽主力激战于昆阳城下。刘秀首先率军斩杀莽军千余人,振奋了汉军的士气。而莽军疲惫不堪,士气十分低落。于是,刘秀大破莽军于昆阳,王莽政权由此覆灭。

刘秀功高震主,让更始帝十分忌惮。但更始帝又十分需要刘秀出巡河北,去收拢河北那些还未归附的政权。于是刘秀抓住了抚北的机会,在河北积蓄自己的势力。甚至为此还与真定王联姻,迎娶了他的外甥女,也就是后来刘秀的第一个皇后。

再者,刘玄、刘圣、刘縯、刘盆子、刘秀。而刘秀,是举着汉刘余脉的招牌,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先看一段《后汉书.光武帝纪》中的文字,——后汉是刘秀的杰作,他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所以您瞧瞧人家的长相:“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身材高大,浓眉大嘴漂亮的胡须,鼻梁挺拔,天庭饱满,天生当皇帝的料!——

刘秀这边得了实惠,可他心里清楚,待在刘玄身边迟早会有麻烦,必须有自己的根据地。他通过几番钱财疏通,摆平了刘玄身边的左丞相曹竟,得以如愿说动更始帝,点头同意刘秀以大司马的身份,率军渡过黄河,去河北开辟新天地。

刘秀最终确实在河北开辟了新天地,但这已不属于更始帝刘玄的掌控范围,而成了刘秀自己的地盘。公元25年六月,羽翼已丰的刘秀,在河北鄗城(今属邢台市)千秋亭通告天下,正式称帝,国号仍用“汉”,改元建武。这就是习惯上人们叫的“东汉”或者“后汉”。

自绿林赤眉起义到东汉政权建立,不过短短的七八年,所有的前仆后继者,几乎都做了刘秀的铺路石,在他之前使出蛮力将王莽拱翻,江山最终落在了这位更会韬光养晦的人手中。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原文】

车驾至临溜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光武帝来到临淄,亲自慰劳军队,群臣在这里隆重地聚会。光武帝对耿弇说:“从前韩信因攻破历下而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您攻取祝阿而立身扬名。历下和祝阿都是齐国的西界,你与韩信的功绩也足以相比。但韩信袭击的是已经降伏的对手,而将军却独力战胜强大的敌人,这个功绩的取得,确实要比韩信难。再说田横烹杀了郦生,等到田横投降,汉高帝下诏告诫卫尉郦商,不许他与田横结仇。张步也曾杀过伏隆,如果张步前来归降,我也要下诏给司徒伏湛,要他消除仇怨。这两件事又更加相似了。将军从前在南阳时,就提出了这项重要的计策,我原以为迂远疏阔,很难实现,现在看来,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注释

1、临淄:县者。原春秋战国时齐国的都城,在今山东淄博西北。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随刘秀起兵,后拜建威大将军,封好畤侯。在扫平齐地割据势力张步的战争中,立有大功。 2、车驾:即车,皇帝外出时乘用,因代指皇帝。这里指汉光武帝刘秀。

3、韩信破历下:汉高帝三年,韩信袭击历下军,占领齐国首都临淄。

4、祝阿:地名,故地在今山东长清县。光武帝建武五年春,张步屯军祝阿,耿弇率兵讨伐,大破张步。后两军又战于临淄,时光武帝车驾亲自劳军,事在建武五年冬。

5、西界:历下,祝阿都是古时齐,鲁的分界,在齐国的西部。

6、袭击已降:韩信袭破历下之前,刘邦已派郦食其到齐,游说齐王。齐王同意与汉和好,并撤除了对汉的防御。韩信趁其不备袭击齐军,并攻灭齐国。

7、勍敌:劲敌。实力强大的敌人。

8、田横烹郦生:当韩信袭历下时,田横以为郦生出卖了自己,便将郦生烹杀。

9、卫尉:官名。即郦商,郦食其的弟弟,刘邦即位后封信成侯。刘邦曾警告郦商不得报仇。

10、张步等二句:光武帝派光禄大夫伏隆拜张步为东海太守,刘永也遣使立张步为齐王。张步接受刘永的封号,杀了伏隆。大司徒,伏隆的父亲伏湛。

11、将军二句:耿弇在南阳跟从刘秀,曾自请北收上谷兵(王莽时、耿父为上谷太守)、平定渔阳的彭宠,涿郡的张丰、向东消灭张步、平定齐地。刘秀同意了他的策略。

【作品鉴赏】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韩信这位盖世英雄作衬托,突出了耿弇的不同凡响

这篇百余字的谈话精辟短小,特色鲜明。作者用事实说话,恰当地运用史实和现实相联系,评人论事,阐明观点。

第一句至第三句是文章的第一层,写光武帝对耿弇削平割据的战略构想并不以为然,但当战争开始后耿弇在战斗中节节胜利,使光武帝为之振奋。尤其是当耿弇拿下临淄以后,光武帝深受震动,破例亲临前线劳军。他对耿军事上的才能和胜利极为赞赏,可他并不是滔滔不绝空发议论,而是用简练生动的事实来说明问题。如:过去用兵如神的韩信,是破历下开创了汉家基业的。而今,耿弇却以攻取祝阿而大显神威,可以说是和韩信“功足相方”了。过去,韩信平定青州,是“袭击已降”,借他人之力取胜,而现在耿弇却凭借自己的才智,“独拔勍敌”,这就高出韩信一筹了。所以说“其功乃难于信也”。这些事实表明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这些胜利的取得,恰恰表明了耿弇是个“有志者”,是个非同一般的英雄。作者以历史和现实来评人论事,既省却了大段的空泛议论,又达到了表彰鼓励耿弇的目的,使人心悦诚服。作者以事实为依据,采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了耿弇智勇双全、功勋卓著。首先,作者用今昔对比,说明韩信“开基”和耿弇“发迹”皆在战略要地“齐之西界”。耿弇取得的重大胜利无疑对稳定东汉局势有重大意义,其功劳是足以和韩信相媲美的。历史上,汉家基业的创立,是靠韩信这样一批功臣实现的,而现今的中兴,也是由于有耿弇一样的骁将而成功的。

光武帝是感到由衷欣慰的。接着,作者又进一步用衬托的方法,突出表彰耿弇的功劳大大超过了韩信,因为韩信虽然勇冠三军、所向披靡,但他平定齐国时是“袭击已降”,攻击的是放下武器的敌人,这算不了什么。而耿弇平定割据势力,却“独拔勍敌”,靠自己的智勇战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所以“其功乃难于信也”,是不容置疑的。作者以韩信这位盖世英雄作衬托,突出了耿弇的不同凡响。这种赞誉无疑会更加激励人们的斗志,也达到了光武帝劳军的目的。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光武帝将耿弇的功业与西汉名将韩信相比,并且认为耿弇攻取祝阿比韩信攻破历下更难

第四句至第五句为第二层,作者用同类比较的方法,指明历史上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对田横投降后“诏卫慰不听为仇”,而现在对张步也将采取宽大为怀的政策,“诏大司徒释其怨”。这一比较,一方面交待了对敌政策,瓦解分化了敌人,同时也隐含着作者炫耀自己是明君贤主的心理。对比和衬托的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文字简短,语言生动。这段谈话一共六句三层。前三句为一层,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彰耿弇的功绩,简练阐述他不仅和韩信“功足相方”,而且“其功乃难于信”。中间两句为一层,作者用同类比较的方法回顾历史,联系现今,交待对张步的政策,以分化瓦解敌人。最后一句为一层,盛赞耿弇“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结束谈话。这三层紧密相联,环环相扣,不蔓不枝,观点鲜明。这段谈话,语言也异常简洁, 凝炼, 如对历史事件, 寥寥数笔精炼概括, 既不铺张展开, 也不妄加评论, 省却大量篇幅, 作到言简意赅。尤其是“有志者事竟成”一句, 有画龙点睛之妙, 因此, 至今还是激励人们克服困难的习惯用语。

本文只有百余字,但能恰当地引用历史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光武帝首先将耿弇的功业与西汉名将韩信相比,并且认为耿弇攻取祝阿比韩信攻破历下更难,所以更值得称颂,这大大地肯定了耿弇的战功。接着又引证史实,表明只要张步投降,他愿意赦免其罪过。这就进一步瓦解了敌军。

作者介绍

刘秀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开封兰考县),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

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汉室宗亲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光武中兴时代亦称建武盛世。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

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后人多称呼为光武帝。

刘秀是历史上的一位颇有作为的开明君主,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他勤于国政,改革开拓,终于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展。

中文名

刘秀

别 名

刘文叔、光武帝、汉光武

国 籍

汉朝

民 族

汉人

出生地

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开封兰考县)

出生日期

前6年腊月初六(前5年1月15日)

逝世日期

57年二月初五(3月29日)

职 业

皇帝、政治家、军事家

主要成就

翦灭群雄、统一天下、建立后汉

主要成就

登基后击灭赤眉,扫平关东、陇右、西蜀等地

整治官场、发展经济、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开创“光武中兴”

庙 号

世祖

谥 号

光武皇帝

年 号

建武、建武中元

在 位

称王2年、称帝33年

陵 墓

原陵

史书记载

《后汉书·光武帝纪》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