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阅读古籍经典的十八个理由

首先必须忏悔的是我并没有阅读足够的古典原典。没有阅读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缺乏兴趣,而是因为:一),我有着阅读的语言障碍。我们从小学开始就会拥有少量的古典阅读的材料,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那都只是升学的必要。而老师们也并没有告诉我们从古典之中应当汲取的养分与审美,而对他们而言更多地也只是完成任务。所以到了现在,只有那些受过专业的古典语言训练的人才能够流畅地阅读古典。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于是被剥夺了理解、欣赏或者鄙夷那些文字的能力和机会,这难道不是不公平吗?

可是话又说回来,既然我们已经生活在了现代,而那些文字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生活已经远离了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要去阅读古代?

基本上中国开始斩断与古代或者古典的关系,是从五四运动之后开始的。那些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先贤们开始提倡白话文从而把古典都贬斥为封建落后的东西。可是,二),这些人多数是从私塾接受了古典教育之后,才逐渐转入了西学。也就是说,他们往往都具有深厚的古典背景,才能够在西学与中学之间进行分辨从而贬斥古典的。但是他们自己对于古典其实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比如鲁迅乃是训诂大家,胡适的名著《中国古代哲学史》和《中国中古哲学长篇》都深刻得益于其私塾教育。研究历史的顾颉刚、傅斯年就更不必说了。就政治人物而言,曾国藩是蒋介石的偶像,王阳明的哲学依旧如今是台湾的显学。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哪个不写得一手好的古体诗?

因此,三),无论我们要赞成、反对、批判甚或打倒古典,都必须站在了解它的基础之上。而古典就成了必须的资料。

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四),我们已经完全不了解和失落了那些时代的真相。革命与现代化已经把古典的传承冲击得七零八落,我们甚至连一些古典中最基本的元素都已经无从知道。例如,很惭愧的是,我直到最近才了解到了《古诗十九首》。假如我们要认为白话文的确具有这古文更加具有容易理解的素质的话,那么这一组两千多年以前的诗几乎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的阅读障碍,而其实就是白话文的先声。其实,五),与现代相同的是,把文字搞复杂化的永远是知识分子。歌以咏志就是一个最基本的诗歌与文学的原始冲动,因此早期的《诗经》、中期的《古诗十九首》和后期的《红楼梦》、《镜花缘》,不过都是民间的表达。

陈舜臣在《日本人与中国人》中说道:六),日本人与中国人很大的区别就在于,日本人的文化乃是一种游离于政治之外的审美,所谓的“物哀”;但是对于中国人而言,文艺即政治。中国历来最强大的文人,多数都是与政治之间有着强烈的纠葛。《离骚》当然是文艺经典,屈原是楚大夫;宋代最大的政争,发生在两个不朽的文人之间:王安石和苏东坡。

钱穆先生的《历代中国政治得失》,对于中国政治制度的探测是一个相当深厚的指南。而七),要真正了解中国的政治,就必须从阅读古典之中得到。中国多数的文学经典,其实都是政治论文,或者是政治思想。八),现代中国政治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古典之中得到答案。许倬云先生认为,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中的许多研究,其实已经在贾谊的《过秦论》中得到了充分的论述。两者都是研究前代的经典。只不过中国政客们惯常以散文、骈体文等更加文学的形式来叙述,而西方更多地是以研究著作的方式而已。可惜的是,我们的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老师们,从来没有告诉我们在阅读这些古典的时候,必须从古典那里获得思想上的进益,他们永远都只是文学或者语文教材而已。

古典,九),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已经在现代中失落了的生活方式,或者失落了名字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过去的100年时间里,被各种各样的新式的叙述方式所污化,似乎在古典生活中只有烧香磕头,只有姨太太、鸦片烟和水陆法会。这起码是今天那些市井愚夫愚妇们的认识。作家孟晖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的生活形态。在她的作品中我意外地发现了十),中国古典生活中,具有比我们今天层次丰富得太多的细节。她的一系列著作,包括《潘金莲的发型》、《画堂香扇》等等,告诉了我们一个真正的,由细节和器具所构成的古典生活。我们今天的女性往往沉迷在西方、韩日所生产的化妆品与服饰之中难以自拔,但是古典生活中的女子,她们所拥有的美容服饰产品,相比今天其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法国历史学家谢和耐的《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为我们展示了在宋代已经十分普遍而今天仍然在使用的食物,其精细化程度与丰富程度,今天也难以企及。在史景迁的《前朝梦忆》中,借助张岱的回忆,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到明代晚期生活中的日常起居,生活器具。今日中国一个富豪生活的质量,远比他们来得粗糙而无趣。当我们自以为是地以为我们现在的生活质量已经到达了相当高的水平的时候,古典告诉我们,十一),谁说那个时代的生活不如我们?

十二),阅读古典乃是摆脱那些凌驾于我们之上的意识形态教育,蒙蔽我们的思维的重要方式。我第一次读意大利伟大的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的时候,大大地感慨为什么中国古典无法产生那么深邃而悠远的哲学思维,乃至对今天依然有着振聋发聩的影响力。可是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十三),所有的这一切悲叹都只不过是源于自己的无知而已。后来我最喜欢类比的一个例子就是英国小说家斯威夫脱的《格列佛游记》和中国小说家李汝珍的《镜花缘》。两者都曾经长时间地被鄙夷为怪力乱神的低俗小说。可是后来格列佛游记被公认为是伟大的政治寓言小说,但是在中国,《镜花缘》仍然被严重低估,读者无法从中获得其对于中国政治深邃而悠远的讽刺意义。其实恰恰因为长期的扭曲和头脑简单的庸俗化处理,许多中国的古典都被严重低估。《水浒传》长期以来被当成一本侠义故事来讲解和阅读,但是鲍鹏山却告诉我们,恰恰是施耐庵对于中国古典政治与社会伦理的彻底颠覆。我们读错了古典,不过是因为我们缺乏靠谱的解经人而已。

当然,我们今天都沉缅于好莱坞的大片和各式的流行音乐之中。不过我从阅读《桃花扇》中得到的快乐实在不亚于观赏《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的崛起》。十四),好莱坞与古典乃是两种不同的审美体验。许多古典本身其实就是音乐作品,比如我们今天知道了《牡丹亭》其实是昆曲,本身就是一个表演性的剧本。当我阅读关汉卿的《单刀会》的时候我就在想象如果这个剧本拍成一个现代好莱坞式的电影,要使用多少的特技和电脑动画,才能把关帝爷的那种英雄气派给呈现出来?

前些日子,我和台湾作家、胡兰成传记《天地之始》的作者薛仁明老师见面时,他很高兴地告诉我,在南京时,他在昆曲剧院中所见都是年轻人。对于他来说,古典当然活生生地就是生活本身。所谓的“礼乐风景”,礼,就是社会规范或者政治原则,而乐,就是音乐本身。可是我总担心,十五),在缺乏古典的情形之下,我们其实是无法欣赏这些古典作品的。龙应台常常提到京剧《四郎探母》,她的父辈如何看到涕泪交加。但是,没有对中国离乱颠沛的理解,如何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杨四郎身在异国那种纠葛与痛彻心扉的感受?今天的美国留学生可能无法体验此种苦痛与悲凉,但是想象一下,中日战争中那些停留在日本的华人,是何心扉?我们今天通通用爱国心把他们一概扼杀了,可是你把《四郎探母》和《辛德勒名单》做一个类比,你就会发现它的主题实在是太隽永了。

全球化时代实在是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突进到我们以为世界生来如此而一切阻挡前进步伐的东西都应该被打倒。可是我们却不明白,其实,十六),我们的生活也同时在被全球化的生活所污染,因为全球化惟一的追求目标就是市场的演进而其实它的目标是浅薄而落后的。生命的幸福不在于财富和物质的进展,而更多在于生命体验的丰富与多样。中国的古典之所以如今刚刚开始重新初生于复苏,就在于,十七),其所展示的乃是对人的生命存在的深刻、优雅、从容、宽厚的探索。胡兰成和陈舜臣都认为中国的世界乃是一个人的世界,端在于此。

阅读古典的确不仅仅是对文化的一种保存与了解,或者仅仅是一种文学的审美,它乃是,十八),对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一种守护和保卫。当我们为了民族不得不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并且从其中寻找我们的方向的时候,必须明白,古典也是我们的方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