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知名度出自杨家将,被捕绝食三天而死,你肯定猜不到是谁…

01

北京郊区密云县北部的古北口,是万里长城上的一道著名关口。

不仅因为抗战中这里进行过长城抗战中惨烈的古北口保卫战,在宋代,这里就是北上进入契丹地区的主要关隘。

在古北口外的山坡上,有一座小小的“杨无敌庙”,名气却很大。

据说当年宋朝使臣出使契丹国,走到这里都要下马祭拜悼念。

这座杨无敌庙中祭祀的是北宋初年的名将杨业,当初修建这座庙的并不是宋朝,却是敌国的萧太后下诏建立的。

在苏东坡的诗中有:“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教异域尊”的诗句,就是说的这回事。

杨业是在距离古北口数百里之外的另一个关口山西雁门关兵败殉国的,为什么辽国的太后会在遥远的古北口为他建起这座庙宇呢?

杨业的名声其实在中国可算是家喻户晓,因为他就是流芳千古的杨家将中的主人公杨老令公。

杨家将一门忠烈,在国家遭受外族侵略的时候,前赴后继,为国捐躯的故事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金沙滩双龙会、杨六郎镇守三关、天波府、百岁挂帅等故事脍炙人口。而奸臣潘仁美因为陷害杨家将一门忠良而受到永世唾骂。

就连如今的开封龙亭景区,也将湖水清冽的西湖称作杨家湖。

而与之一路之隔,因为周围居民稠密、作坊众多而浑浊不堪的东湖称作潘家湖。

以表示对杨潘两家清浊对比,忠奸分明的评价。

那么历史上的杨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02

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在历代王朝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兵家必争的华北中原地区,前后产生了五个朝代的更迭,依次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公元960年正月, 后周大将,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奉旨出兵抵御联合来犯的北汉和辽国。

他率领大军走到开封城北30里开外的陈桥驿,却密谋发动了陈桥兵变,回到京城逼迫即位才数月,年方7岁的后周小皇帝禅位,夺取了社稷江山,自己当了皇帝,建立起宋朝。

随后,宋太祖赵匡胤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先后平定了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等南方国家。

赵匡胤死后,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接着对十国中最后尚存的,位于北方山西太原的北汉发起征讨。当时杨业正是北汉的一员大将。

杨业,在杨家将传说中又叫杨继业,是陕西麟州(神木)人。

杨家是当地的豪强,杨业的父亲杨宏信为了对抗契丹人,自立为麟州刺史,此后几代都在麟州主政。

杨继业是杨宏信的次子,他年少时就崇尚侠义,武艺高强,特别是马上功夫十分了得,善于狩猎。

二十岁时杨业离开家乡迁徙到山西太原,在北汉皇帝刘崇手下当了保卫指挥使。

因为屡立战功,后来升为节度使。杨业骁勇异常,每战必能克敌制胜,所以人们都称他“杨无敌”。

979年,宋太宗发兵攻打北汉,杨业深知北汉不是强大的宋朝的对手。于是便劝说北汉皇帝顺应潮流,投降了宋朝。

而赵光义早就听说杨无敌的威名,得此良将十分高兴,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后来又任命杨业为代州刺史,镇守北部边境。

03

此时在中国北方的辽国非常强悍,屡屡侵犯宋朝的疆土。

980年初,春寒料峭,辽国10万大军兵临雁门关下,杨业派遣信使前往太原,请求节制西北边疆军事的大将军潘美发兵援助,却被拒绝。

当时守关的宋军只有不足万人。杨业身经百战,深知如此悬殊的兵力不可硬拼,只能智取。他多年来镇守河东,对于雁门关周边的地形非常熟悉。

这天晚上,杨业率领数千精壮骑兵,悄然出关,沿着雁门关西口的山间小道前行。

黎明时分他们来到桑干河边,顺着河东的道路继续急行数十里,来到一个村庄,这里正是辽军南侵的大本营。

此时,辽军的统帅、辽国驸马侍中萧咄李以为拿下雁门关指日可待,正在帐中作乐,没想到突然杀出一支宋军。

他慌忙下令抵抗,却是为时已晚。

杨业率领的骑兵已经拔开辽军营寨的鹿角,冲将进来。

萧咄李正待上马逃窜,已被杨业追上前来,一刀劈倒在地。

辽军见主帅阵亡,顿时成了一盘散沙。

雁门关前的辽军没料到后方大乱,纷纷无心恋战只顾逃命。

守关宋军见杨业率部偷袭成功,也杀出关来,夹击之下辽军溃不成军。辽军先锋、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慌乱之下也被宋军活捉。

此战宋军以少胜多,出奇制胜。

从此杨业在辽军中声威大震,契丹人见到杨业旗号便胆战心惊,不敢与之交锋。

杨业立下大功,却招来宋朝一些镇戍边防将领的妒忌,有人甚至暗中上书诽谤杨业。

宋太宗却并不相信这些人的谗言,反而将他升为云州观察使,始终对杨业表示信任。

986年,宋太宗接受朝臣的建议,乘着辽国政局变动,试图收回五代时期被契丹占去的燕云十六州。

派出曹彬、米信、田重进和潘美率领四路大军讨伐辽国,杨业担任潘美这一路的副将。

北伐开始后,进展顺利。潘美和杨业这路一举收复了雁门关外的四个州。

可是后来曹彬却因为冒进,被辽军打败,造成宋军全线崩溃。其他几路也只好跟着一起后撤,原先收复的领土又丢失了。

辽国的名将耶律斜轸率领10万大军跟在宋军后面追赶。

双方在五台大战一场,结果宋军惨败,损兵折将,战死数万人。

随后,在飞狐(河北涞源),溃败的宋军再次损失2万多人。

潘美率军与耶律斜轸在飞狐再战,同样也失败了,原已收复的寰州也被辽军攻陷。

04

潘美和杨业受命保护三州的百姓撤退,他们败退到了朔州的狼牙村。杨业认为,眼下敌军来势凶猛,不宜与其交锋。

可以采取对敌佯攻,吸引住辽军主力,以完成掩护百姓撤退的任务。

同时派遣精兵埋伏在撤退的路线上,确保宋军从小道撤退的安全。

可是他的这个主张却得不到其他将领的支持。首先跳出来反对的是监军王侁,他声称,我们有好几万精兵,你却如此畏惧怯懦。

我们撤退,尽可以大张旗鼓,沿大路直奔雁门关。

他还讥讽杨业说:你号称无敌将军,现在看到敌人却犹豫不前,你本不是大宋的人,难道有别的心思吗?”

杨业强压心中的怒火说:“我并非怕死,只是目前形势对我们不利,硬打只是徒然送掉士卒的性命。

既然监军怀疑我有二心,我愿意按照监军说的办,我在大家前面打头阵。”杨业发现,主将潘美也不出面支持自己的正确主张。

临出发时,他含泪对潘美说:此次行动断无好结果。我本是太原降将,按理当死。皇上没有杀我,还让我做了将帅,交给我兵权。今天我不是想把敌人放过不打,而是想等有利时机,立功报效国家。现在诸位责备我逃避敌人,我不会顾惜自己,当死命杀敌。

接着,杨业指着前方的陈家峪口说:请求诸位,在此埋伏步兵和弓箭手。

我预计与敌交锋后会转战到这里,到时候我们的伏兵可以用强弩支援我,并可夹击辽军。否则,我个人生死无所谓,我的部下恐怕就没人可以生还了。

说完,杨业便毅然带领手下兵马出发了。

辽国大将耶律斜轸听说杨业率军前来,事先派出一支人马埋伏在路边。耶律斜轸与杨业交战不久,便佯装不支往后撤走。

宋军往前追杀时,辽军的伏兵四起,阻断了宋军退路。

杨业腹背受敌,宋军大败,只好向狼牙村方向退走。

潘美和王侁开始将大军带到了陈家峪口布阵等待,过了些时辰,王侁不知道杨业所部在前面交战的情况如何,以为已经将辽军打退了,便想去争功。

于是领军离开了陈家峪口,潘美想拦也拦不住。

他们前进了20多里后,听说前方宋军已经失败,大吃一惊,立刻往后逃跑。

05

杨业率领仅有的几百骑突出重围,且战且退,一直打到黄昏十分,退却到了陈家峪口。

他满以为援军就在这里等待,谁知却空无一人,他不禁捶胸顿足放声大哭。

无奈之下,杨业回转身去,率领孤军与辽军做殊死拼杀。

此时他已经是负伤累累,手下的兵马也所剩无几,他依然在敌群中左右冲杀,亲手斩杀了上百名辽军。

杨业对最后剩下的一百多将士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儿,没必要和我一起死在这里,还是尽快逃命,回到朝廷报信。”

众人都不愿离开他们所敬慕的统帅,坚持不肯离去,最后全部战死。

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而不能骑行,杨业藏身在一片树林中。

结果敌军发现了杨业的战袍,如蝗般的箭矢将他射伤。

杨业终被辽军俘获,他的次子杨廷玉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作战,此时也不幸阵亡了。

杨业被俘后,叹息自己被奸臣所逼迫,以至作战失败。

他愤然绝食三日而死。

听说杨业战死,宋军纷纷弃城而逃,辽军重新占领了那些地方。消息传到宋朝都城,朝野上下都为杨业哀痛。

宋太宗也惋惜忠义刚烈的大将杨业之死,主将潘美被降职三级,罪魁祸首王侁则被革去官职,流放金州。

辽国太后萧绰十分敬重杨业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高风亮节,下诏在进入宋朝的边境关口古北口,为杨业建起那座杨无敌庙,供奉祀奠,作为群臣的榜样。

千百年来,杨业和杨家将的故事流传在民间,经久不衰,人们由衷敬重这为国捐躯的一门忠烈。

当然,杨令公撞死李陵碑、佘太君百岁挂帅和穆桂英挂帅等故事则并非历史,而是后人传说中添加的演义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