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队的志愿军碰上了掉队的美国大兵,结果美军成了志愿军的俘虏

1951年4月,志愿军第12军参加第五次战役。31师文工队挑选了30个人上前线。5月,12军配属九兵团火速直奔东线,配合20军、27军进行正面突击,围歼美军。

5月12日,在进军途中,文工团几十个人被两架美国野马式战机发现,接着又来了四架美机轰炸扫射。在半个小时的轰炸中,年仅16岁的郝履善的右脚被一枚凝固汽油弹烧伤。

文工队一死三伤。

队长见小杨脚伤,行走艰难,叫他到后方医院治疗。但是,他不肯去,找了一根棍子,强忍伤痛,一瘸一拐追赶部队,可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追上,后被收容队三个队员收下。

三个收容队员是陈士骅,四川参军的知识分子;沙止乙,参加过淮海、渡江战役的老兵;邹全,一位美术工作者。

5月16日,4人前进到昭阳江边内坪里,又收容了两名掉队战士,一名是92团的一副班长,还一名是卫生员。

他们没有地图,也没通讯工具,不知部队在哪里,只知南方北方、前方后方,只好朝着有枪炮声的方向走去。谁知前面的枪炮声正是35师在攻打加里山。他们走到一片小树林,一排子弹打过来,四人赶紧卧倒,占领地形。副班长眼疾手快,用转盘枪回敬了72发子弹,接着卫生员连投了两个手榴弹。陈士骅立即用英语向对方喊话:

“缴枪不杀,优待俘虏!”

这是他入朝时学的几句英语。

结果起了作用。

对方举着白手帕一边摇一边叽哩哇啦喊着什么,投降了。陈士骅问话后才知道,他们是美国第2师23团,从加里山溃退时掉队的,共三个人,其中一个是上尉军官,一个是老兵,一个新兵。

就这样,掉队的志愿军碰上了掉队的美国大兵。结果,美军掉队官兵成了志愿军掉队官兵的俘虏。

志愿军缴获了一支卡宾枪,一支手枪,一副望远镜。

四人押着战俘,却不知往哪里走,也无法优待俘虏。因为他们自己也没有吃的。后来,他们遇到了一个野战医院,这里有35师攻打加里山抓获的100多名俘虏。四人便将俘虏交给了他们,卸了一个包袱。

不料当晚战况突变,敌人重炮打起来了,并且反身攻打过来了。

5月21日,志愿军激战5天,粮弹已尽,开始撤出战斗。美军趁机反扑。第二天早上,郝履善和一些伤员爬上山顶,看见后退的公路上有敌人的坦克和汽车,敌人已切断了公路。志愿军必须尽快翻山突围了。

当日上午,押战俘的部队趁天下雨先出发了。下午,郝履善和伤员开始翻山,到达愉村里时,发现上午突围的部队、伤员、担架队以及100多名美俘,遭到敌人坦克、大炮、飞机的袭击,伤亡很大。当初他们抓的3个俘虏也没有逃过厄运,被自己的炮弹打死了。

郝履善等人潜伏起来,等到夜黑后,从北汉江边越过敌人的封锁线,白天隐蔽,夜晚行动,几日之后,终于回到12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