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暖气和羽绒服,古代人是如何过冬的?

数九寒冬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北方有暖气,南方有骄阳,只有位于中部的湖北、湖南一带过冬靠的是一身正气。

其实,除了一身正气,我们还有羽绒服、暖宝宝、蚕丝被。然而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比现在更加寒冷,路有冻死骨的现象不是少数,古代人们没有这些取暖工具,他们是如何过冬?

富人有富人的御寒过冬的方式,穷人有穷人的御寒过冬方式。

上图是西汉的皇后卧室专用的椒房殿,殿内墙壁使用了一种稀有涂料——花椒树的花朵所制成的粉末,据说这涂料能够让屋内四季如春。

不管在任何时代,富人都能够吃饱穿暖,下面邦帮侠就分享古代穷人是怎么御寒过冬的。

加衣服

原始社会:靠动物皮毛制作衣服

《礼记·札记》有记载“未有丝麻,衣其羽皮”。可见在丝、麻出现之前,人们是用动物的羽皮来御寒。

先秦时期:主要用麻、葛

上图是用麻制成的衣服,质地均匀,舒适保暖,至今也有棉麻制成的衣服。

到了先秦时期,普通老百姓主要用麻、葛来御寒。因为人口数量的激增,动物羽皮不够用,麻、葛一类的草本植物更加容易获得,价格也较低廉,普通老百姓基本都能穿上葛麻制成的衣服,但保暖效果并没有动物皮好。

明朝:棉花开始在民间普及开来

直到明朝洪武年间,人们终于获得了一种平价又御寒的农作物——棉花。棉花易于种植,很快在民间普及开来,明朝的人们不用像衣衫褴褛的先人们穿着草本植物在寒冬中瑟瑟发抖,明代学士邱浚对此赞叹“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

利用棉花制成的衣物御寒,一直沿用至今,可见其棉花在御寒过冬上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吃火锅

在中国,火锅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还没有锅,只是用鼎来煮食物。

不像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火锅,古代人吃火锅主要是在冬天,冬天过年杀牛宰羊,放在鼎里煮着吃,一家人围着鼎,又香又暖和,配上一坛好酒,简直是人生一大美事,不管是皇室家族还是平民布衣,对火锅都是极为喜爱。

喝酒

中国人喜欢喝酒,文人喜欢喝,皇室家族喜欢喝,普通老百姓喜欢喝酒,一年四季都喝酒,喝酒不仅能够直抒胸臆,摆脱暂时的愁苦,还能身体发热抵御寒冷。

常常在电影电视剧中听到台词“喝点酒暖暖身子”,就是因为酒精能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让身体发热,抵御冬天的寒冷。

烧火炕

火炕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清朝以后,满族人入侵中原后,把最先进的火炕技术带到了中原。

炕是北方人家里的必需品,在炕上吃饭,在炕上睡觉,家家户户都有炕。至今在东北、河北等地的农村家庭,还有火炕。

点炉子

点炉子也是古时候老百姓常用的一种过冬取暖的设备,炉子的优势在于随身携带,在炉子里放一些炭烧着,炭燃烧释放的热量用来烘手取暖,抵御寒冬。

面对寒冷,一身正气肯定是不够用的,抖腿也是不现实的,只有不断尝试各种取暖设备,才能让自己吃饱穿暖,免受饥寒。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