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件珍品再现先民行舟致远向大洋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造船技术、导航技术、航行技术等,它们在中国古代先民探索海洋的征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世界跨区域、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做出了卓越贡献。近日,由中国航海博物馆主办的“风好正扬帆:中国古代航海科技展”正在上海航海博物馆展出,集中再现了中国古代航海科技发展成就。

该展是我国博物馆界首次以“航海科技”为主题举办的展览。展览汇聚了中国古代航海科技相关藏品100余件套,其中有橹、舵、帆、锚、榫钉、艌缝、水密隔舱、逆风调戗、陆标导航、牵星过洋、指南针、航海图等。展览分“舟楫溯古源流长”“行舟致远造大船”“牵星过洋行四方”“顺风相送绘宝图”4个部分,向观众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航海科技史。其中,新石器时代田螺山遗址出土木桨、宋代执罗盘陶俑、明代宝船厂遗址出土四爪铁锚、明代航海罗盘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再现了灿烂的航海历史文化。

最早船舵形象资料——东汉陶船

东汉陶船船体长54厘米,宽16厘米。1954年出土于广州先烈路东汉墓,是随葬的明器,原件现藏于国家博物馆。陶船艏艉狭,中宽,底平,分为前舱、中舱和后舱。船艏有碇,船尾有舵,舵杆通过舵室固定在船艉部,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船舵形象资料。

古时周船活动代表——汉羽人划舟纹羊角铜钮钟

羽人划舟纹羊角铜钮钟高40厘米,底径27厘米,整体呈宝塔状,顶部有两只酷似羊角的钮。作为汉代藏品中现存的装饰有航海元素的青铜乐器,正面和背面均刻有喜穗纹和一组清晰的羽人划舟船纹,船上有5个戴羽冠的站立者,船艏有人持矛瞭望,船艉有人撑舵划船。

记载古时舟船样式——金代海舶纹菱花铜镜

海舶纹菱花铜镜直径17.2厘米。镜面刻画了一艘在惊涛骇浪中前行的单桅帆船,船身两侧有4道篷索,从不同方向对桅杆加固,单片狭长的船帆已在风中张满,船身部分则简单地以两道线条勾勒出木板构造。

见证宋代罗盘历史——南宋执罗盘陶俑

执罗盘陶俑底座长5.5厘米,高16.8厘米。现为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馆藏。陶俑手执罗盘,罗盘上有明显的表示刻度的条纹,其上贴塑指针,作左右指向。该陶俑证明,早在宋代我国就已使用罗盘确定方位。

航海计时工具——沙漏

沙漏长10.5厘米、宽8.5厘米、高8.5厘米。沙漏结构简单,由两个锥形瓶子组成,瓶口相对。上面的瓶子所盛的细沙,通过细小的瓶口流到下面的瓶子,再通过瓶内的刻度显示时间。

古代航路指南——民国针路簿

针路簿长23厘米、宽23厘米。针路簿也称针谱、海道针经等,主要对所经海域的地理雨水情况进行记载,以形成针路,以便于航海者参考使用。本书主要记载的是长江流域的对坐针法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