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的书法学过黄庭坚吗?

明学者、书法家杨慎在《墨池琐录》中说:“今之笑学书者曰‘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予诘之曰:“为此言者,非为不知书,也不知古今矣。”羲、献学钟、索;钟、索学章草,章草本分隶;分隶本篆籀,篆籀本科斗,递相祖述,岂谓无师焉?今不屑步钟、索、羲、献之后尘,乃甘心为地项羽、史弘肇之高弟,果何见焉!书法密码

意思是说,如今有人笑话学习书法的人,说我学王羲之、王献之,而王羲之、王献之又学谁呢?对此,杨慎说,这虚无缥渺人不但不懂得什么是书法,也不知道书法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王羲之、王献之学的是钟繇和索靖;钟繇和索靖学的是章草;章草是在分隶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分隶是在篆籀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篆籀又是在蝌蚪文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追本溯源,怎么能说是没有师承呢?

可有些人,不愿意去学习别人的书法,而是心甘情愿地去做项羽和史弘肇的弟子,我还从没见过象这样能学好书法的人!史记《项羽本记》中说: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后来项羽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打败,司马迁认为这与他不肯师法古人不无关系。

一、学习书法为什么要有师承

一是书法的起源与文字的起源既泾渭分明而又水乳交融。文字源于象形。文字的起源是“远取于物,近取于身”。因而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书法的起源,是在不自觉中萌发的,大巧若拙,质朴无华,是一种无意于美的美。是纯粹的天然美。但是当人们的审美意识一旦觉醒,或者说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有意识地去追求美,就会刻意地表现美。越是这样,其中“天然的趣味”也就会相应地被减少。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书法自然也就会失去他的生存空间。

二是学有本源,才能如水有源,如树有根。也才能立得久,行得远。这就叫做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什么才是书法的本源呢?用蔡邕的话说也就是“纵横有所象。”“纵横有所象,”也就是以“形”传“神”。形是“文字”,神是“自然”。形中有“自然,”才能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形中没有“自然”,再怎么写,也只是“字。”所以说写字也就是写自然。梁武帝说王羲之的书法,“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生龙活虎的意境,也就是一种动人心魄的自然现象。王羲之书法中“生龙活虎”尽善尽美的意境,正是王羲之善于学习(师承)和勇于创新的结果。

二、怎样师承

王羲之“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出神入化而创“妍美流便” 的新书体;王献之幼年时就开始学习父亲王羲之的书法,后来又潜心于张芝的草书,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而创“破体”。钟繇以刘德昇为师,追踪曹喜和蔡邕,独探神妙,别开生面而为“楷书之祖”……。综观诸家皆是由专及博,厚积薄发,感于物,悟于心,自出新意而卓然成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