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始皇以后 由南向北统一中国的王朝只有明朝?

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丁亥,小明王韩林儿去世,龙凤年号不能用了,但朱元璋更不能使用至正年号。因为在龙凤十年(1364年,至正二十四),小明王进爵朱元璋为吴王,故改称此年为吴元年。

小明王韩林儿剧照

元朝的统治腐朽,宫廷内部矛盾日益深化和激化,皇后奇氏和皇子爱猷识理达腊想让元顺帝内禅,造成宫廷政变和军事将领的内斗互相作用,统治阶层内部争来打去,像热窑一样。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朱元璋看清了形势,趁此机会扩大地盘,壮大实力,并确定了南征北伐的大计。

朱元璋在吴元年,即至正二十七年(1367)六月方始攻破平江,击败张士诚,此后马上转入对浙江、福建地区的方国珍与陈友定的作战。同时朱元璋也已经做好了北伐的打算。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在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对徐达说:“自从元朝失德,战事四起,生灵涂炭。我与诸位揭竿而起,一开始不过是为了在这乱世之中保全自己而已,同时也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能够安定天下的明君。没想到后来会大难不死,并且被诸位所推举,成了一方领袖。于是率军渡江,与天下英雄相角逐,先平陈友谅,后灭张士诚,下面将依次攻克福建、两广等地。虽然我们已经完全占领江浙地区,但仍然不敢遗忘中原饱受苦难的人民。山东地区虽有王宣等义军,却都是强盗出身,仍然侵扰百姓。河南地区则是王保保,名义上受元朝辖制,实则专横跋扈,滥发爵位,自专赋税,人心不附。陕西地区有李思齐、张思道,彼此猜忌,势不两立,且与王保保之间矛盾重重。由此可见,天之将亡元朝,机会正在此时!”

徐达

从时局发展的情况来看,朱元璋的判断非常正确。此时北方几个军阀之间关系不和,元朝的中央政府又无兵可派,顺帝本人对形势发展持悲观态度,已经萌生退意。就是这样稍纵即逝的机会,被朱元璋以非常敏锐的战略嗅觉紧紧抓住。

朱元璋根据自己做出的独特形势判断,认为北伐与平定南方必须同时进行。他对徐达做了如下的战术安排:“先攻取山东地区,撤去大都的屏障;再进攻河南,只要击败王保保,就是断去元廷的一条臂膀。对于李思齐和张思道,没必要倾力进攻,只要拿下潼关,把他们压制在关内,天下的形势就尽在我方的掌握之中了。然后进军大都、上都,他们军事力量分散,又没有险要关口可以据守,唯有逃走一途。届时大都可以不战而克,再率领大军西进,云中、太原以及关陇等地肯定会望风而降。”

于是,就在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25万大军渡过淮河,直驱黄河流域,开始山东攻略战。又在十月二十三日发布由宋濂起草的《北伐檄文》,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一场浩浩荡荡的恢复中原之战就此展开,元朝的催命符到了。

宋濂

《北伐檄文》取得了优异的宣传效果,北伐军所到之处,河南、山东各个州县纷纷降附,济南、益都、汴梁、洛阳等不战而降。一些蒙古、色目人也望风归附,王保保的舅舅老保和外祖父梁王阿鲁温都投降了北伐军。

下一篇谈元朝将领的内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