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竟然干过半路抢新郎的勾当,真实原因令人惊叹

话说陈友谅决定通过联婚,联合张士诚,共同对付“强敌”朱元璋。结果陈张两家的婚事一拍即合后,张士诚决定马上举行隆重的定亲仪式。可是定亲礼送什么好些?聪明的张士诚决定乘这次定亲的机会直接对朱元璋下手。

于是,他把正等着当新郎官的儿子张仁叫到身边,极为慎重地说:你这次肩负两大重任,一是带回陈友谅的宝贝千金,二是转告你岳父一句话:九九重阳节我们有个约定,共同向集庆的朱元璋进军。光荣和使命重大,务必保证完成任务。

见父亲说得凝重,张仁原本笑容满面的脸也变得庄重起来,头点得像鸡啄米似的。于是,在陈友谅派来负责迎接张仁的胡兰将军的带领下,喜船开始从长沙向黄州进发了。胡兰提议喜船从简,不要过于招摇,以免引起朱元璋的“海上保卫厅”的注意,从而节外生枝。但张仁却说,太寒碜了的话就对不起岳父陈友谅这张老脸啊!于是乎,那喜船自然打扮得花枝招展,喜气风发。

都说面子害死人,这话一点都不假,果然,过于招摇的喜船在长江中很快被朱元璋的“海上保卫厅”发现并且拦截住了。

听说是张士诚的儿子张仁被拦住了,正在做攻打陈友谅准备工作的朱元璋,不想因为这件事触怒张士诚,于是决定放张仁的喜船离开。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神奇的刘基开始发挥他神奇的作用了。他只说了两个字,就是这两个字,却发现一段惊天大秘密。第一个字是:慢。暂时不能放他们走。第二个字是:审。拿张仁和胡兰两位“头头”是问。

结果这一审,张仁哪里吃得了这皮肉这苦,很快就回了一个字:招。一个惊天秘密就这样水落石出:一是他要和陈友谅的女儿陈惠联姻;二是他的父亲张士诚要和陈友谅联手。朱元璋听后,半晌没有吭声,脸色铁青阴沉得可以拧出水来了。说实话,他心里对张士诚和陈友谅单挑的话谁都不怕,唯独怕的就是两人联手。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好汉敌不过人多!两强一旦联手,腹背受敌,那是凶多吉少啊!但正在这时,刘基接下来又说了三个字,马上令朱元璋的脸色雨过天晴。第一个字:改。把张士诚约定共同进军日期由九月初九改为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第二个字是:写。口说无凭,立字为据。刘伯温亲自操刀,把约定的内容以书面形势写出来。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刘伯温不会料到,就是这一写,差点弄出画蛇添足的后果来。第三个字:冒。张仁是不能再放虎归山了,改派年轻帅气的华云龙去冒充张仁当新郎官,带着这封信去黄州的陈友谅那里,确保万无一失。

而这时的胡兰在朱元璋软硬兼施的诱逼下,已归降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当胡兰带着假新郎华云龙来到黄州时,陈友谅欢天喜地,没有丝毫的怀疑。而当假新郎华云龙献上那封绝密信时,陈友谅展信一看,发出爽朗的笑声,这笑声震耳欲聋,穿透云霄,直入天际。

陈友谅在笑,张定边却在哭。作为陈友谅手下的得力干将,作为儿时关系最铁的伙伴,作为最早追随陈友谅革命的张定边,不但资格老,资历老,见识也老。他仔细一琢磨,觉得事情有点儿不对劲。主要体现有二:一是如果正常水路行程,应该早好几天就返回了,准女婿“张仁”给出的解释是江面风大,不利于行船,以致误了行程。再问胡兰时,他一脸的惊慌之色,说是张仁对江面的美妙风景十分迷恋,边走边欣赏所以耽误了行程,两人的“解释”显然略有出入,值得怀疑;二是按常理来说,举事之事张仁只需带来张士诚的口谕就行了,不必再写这样一封信,万一这封信泄露,岂不是“画蛇添足”,而且写密书这不符合老练警惕的张士诚的风格啊!

张定边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他把心中的疑虑第一时间向陈友谅进行了汇报。然而,此时的陈友谅正在喜头上,听完他的“汇报”后,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你想得太多了,一个人不能没有怀疑心,但疑心太重也是一种病啊!”说完袖手而去,弄得张定边怔在那里足足数分钟没有动过。

第一次劝说失败后,张定边没有放弃自己的“申诉”,很快想出了个办法——现场揭发。佯装喝醉了酒,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请求“张仁”现在解惑。假冒“张仁”的华云龙自然不知道如何作答了,场面很尴尬,弄不好就要露马脚了。好在关键时刻,叛了变的胡兰成了救火队员,搪塞着应了他的急。

结果可想而知,张定边揭发不成功,反而打草惊蛇了。华云龙见张定边起了疑心,采取曲径通幽的办法,通过准新娘陈惠向陈友谅大打亲情牌。陈友谅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张仁”,时间久了,更是喜欢。当真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岳父看女婿,越看越满意。也正是因为这样,陈友谅再一次出人意料地不信任亲密战友张定边的真话,而是深信“准女婿”的假话。

光阴飞转,眼看离八月十五越来越近了,陈友谅叫全体士兵磨刀霍霍,准备在这一天大干一场。张定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最后很快上演的是第三谏——闹洞房。结果这一闹,陈友谅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陈友谅心里是这么想的,你第一次闹喜宴,我念在旧情上,既往不咎,但你非但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现在又闹到了我的头上来了,不给你点儿颜色看看,不足以服众啊!为此,张定边付出的代价是,被摘掉了头上的乌纱帽。

少了张定边这个绊脚石,陈友谅轻松多了。八月十二日,也就是离约定日期三天前,陈友谅亲率大军向九江口出发了。是啊,从黄州到九江口需要两天的路程,此时出发才能在约定的日期顺利到达啊!这一次,陈友谅没有像往常一样带着旧宠张定边,而是带着新宠华云龙。其实华云龙是主动要求去的,陈友谅见“准女婿”这般“孝顺”,高兴都还来不及,自然没有拒绝了。

走在路上的陈友谅一脸的兴奋,想到马上就可以割下朱元璋的首级了,他怎能不兴奋!而随行的华云龙同样兴奋,想到自己这次“不辱使命”,马上就要把陈友谅请入瓮中了,他怎么能不兴奋呢?

就在这时,前方一阵骚动。“前方有人挡路。”一个士兵上前报告道。陈友谅眉头紧锁,定睛一看,但见一行人穿着孝服,抬着一口棺材。领头的人双目含泪,面容悲戚,模样却似曾相识。定睛细看,不是张定边又是谁。

“你这是干嘛?”陈友谅眉头紧锁,行军打仗最忌讳的就是遇上这种事情。

“苦海无边,请主公回头是岸。”张定边淡淡地道。

“我现在已经在岸上,所以要去渡海,实现自己的梦想。”

“洪水无情,三思而后行。”

“无须再思,这一次我去定了,谁也阻拦不了。”陈友谅终于暴怒了,他命令士兵继续前进。

张定边突然收起泪水,对身边的人喝道:让路。

一路马不停蹄,陈友谅带着队伍很快便来到了黎山。黎山再过去就是和张士诚会合的聚积地——九江了。“大家先原地休息一下。”陈友谅见士兵们都筋疲力尽了,便决定歇歇再进行“冲刺”。然而,士兵们解衣卸甲,刚躺下,就传来了一阵铺天盖地的叫喊声,然后四面八方都涌现出朱元璋的士兵来。

“不好,有埋伏,大家稳住,分兵拒敌!”陈友谅赶紧组织部队应敌,然而这时成功打入陈友谅内部的“间谍”华云龙该出手了,他乘机从陈友谅内部砍杀起来。这样一来,陈友谅手下的大军不战自乱起来,没法了,陈友谅只剩下撤兵这一条路可走了,这一退很快就退到了长江边。此时放眼望去,江水凶又急,却无一艘船只。“吾命休矣!”陈友谅长叹一声。

然而,正在这时,江边茂密的芦苇丛中突然涌现出成百上千的船只来。为首一个,手持利剑,威风凛凛,大声叫道:“都元帅,快上船,张定边来也。”

陈友谅惊喜交加,跳上船,喜极而泣,握着张定边的手,喃喃地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话:不听将军言,吃亏在眼前。差点就阴沟里翻船,不明不白栽在朱元璋这小子手上了啊!

第二句话:一定要给我抓住华云龙和胡兰,碎尸万段。

第三句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朱元璋,你给我等着,此仇不报,不共戴天。

本文作者已签约快版权维权服务,转载请经授权,侵权必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