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清廷为了兵不血刃,用了这一招,效果事半功倍

战争的最大特色是双方军队真刀真枪的互搏,但它并不否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其他非流血形式的斗争解决问题。历代王朝对于农民起义的手段无非两种,或剿或抚,招降是在战争中花费最小收益最大的对敌手段。

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清廷为了兵不血刃,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常采用招降的策略,对太平军将领进行分化瓦解。通过招降,清廷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即可摧毁太平军的防线,同时又可增加一支军力,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一、战争开始之初,清军就采取了招降手段

太平军在永安时,咸丰帝给赛尚阿的上谕便有“设计用间”。清军统帅赛尚阿为招降太平军高级将领胡以晃,便派其弟胡以旸劝降,胡以晃不为所动,赛尚阿的招降并未成功。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参加太平军的人员成分过于复杂,在这种背景下,清政府的招降手段逐渐起了效果。

二、清政府招降最为成功的太平天国将领——李昭寿

李昭寿,河南固始县人,早年家贫,以偷盗为生,宗族人称之为“贼秃”,是个流氓无产者,曾被捕入狱。捻军兴起后,李昭寿也趁机起事,活动于豫皖一带。咸丰四年秋(1854年10月),为清安徽宁池太广兵备道何桂珍所败,李昭寿投降何桂珍。

咸丰五年冬(1855年12月)因形势所迫,李昭寿又投降太平天国。李昭寿扯旗造反本就是随波逐流,在乱世之中打家劫舍。其加入太平军后,流氓本性不改,军纪极差,李昭寿部常常骚扰民众,“尔统下每每滋扰良民,以致军民怀怨”。李昭寿的放肆乱为,也引起了众多太平军将士的反感,陈玉成尤为厌恶,“兆寿往谒,玉成怒其逗留,且军啖莺粟(罂粟),多卤获,将斩之。兆(昭)寿跪谢,久之乃已。”

咸丰八年(1858年)初,李昭寿家人为清将胜保擒获,“先使妻子易姓名,乘舟载其母潜周家口。口人以其贫而多金,疑之。久之,泄,或絷以献胜保公”。

胜保决定以此向李昭寿进行招降,并对李的眷属进行审问,掌握情况后,派部下江苏知县姜锡恩随卢恩照(李昭寿表兄,与李的家眷一同被抓)密赴李昭寿营进行招降。李昭寿表示愿意投降,但慑于太平军的军威,李昭寿不得不延缓投降的步伐,一面与胜保私底下联系,一面对太平军的军令虚与委蛇。

七月十一日,胜保赴李昭寿部防地滁州清流关受降,赏给其三品顶戴,并为其更名为李世忠,要李昭寿做内应,给清军通报消息。九月底,李昭寿献所据滁州等城及所部四万余人投降,正式与太平军为敌。

三、被清廷直接招降的还有后来成为淮军名将的程学启

程学启,安徽桐城人,咸丰三年(1853年)参加太平军,程学启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在军中升为弼天豫。后从叶芸来驻守安庆,叶对其颇为倚重,并以妻妹嫁给其为妻。

咸丰十年(1860年)闰三月湘军曾国荃部开始进攻安庆,围城一年后仍攻城不下。湘军屡次受挫之后,曾国藩便采用幕僚桐城人孙云锦的计策,招降驻守安庆北门的程学启。

程学启幼年丧母,由同族人程惟栋之母抚育成人,故对其养母极为孝顺。曾国荃拘其养母入湘军大营,令其化装成丐妇入程学启军营劝降,“曾公国荃围安庆,知公(程学启)在贼中有名,得公族中老媪使入城劝降”。

程学启觉的养母待其恩重,而且其时安庆局势危急,便有降意,但“虑贼杀其家,犹豫未决”。后事泄,被叶芸来察觉,程学启仓皇率亲兵抵曾国葆军营投降。叶芸来大怒,杀其全家,“学启益愤,图灭贼报家国之仇”。

四、为何有的人被重用,有的人却没有?

这些投降的将领在太平军阵营内时,或图富贵,或是形势逼迫,一经清军招抚,便马上投降。他们投入清廷阵营后,和后来一些主动乞降的将领不同,基本上都受到了重用。如李昭寿所部留1.7万余人,编为豫胜营,后升至江南提督。程学启降后被授予营官,后入李鸿章部淮军升至记名提督。

这些人受重用的原因有两个:其一,他们在投降前都会与清将达成协议,授予某级别的官职;其二,这些降将投降较早,清廷还需要利用他们平定叛乱,他们得以通过战功得到晋升。

五、清军的招降所取得的效果

在一切战争中,招降手段预付投资最小,获取收益最大。当清廷对李昭寿等人许以重赏,李昭寿则马上投入清政府的怀抱,献滁州等城叛降,使太平军皖南局势陷于被动。当安庆处于危急之时,程学启叛降,为湘军进攻安庆献计,死心塌地镇压太平军。清军在策反策略上占有很大优势,因为在时人看来,清政府处于正统地位,而太平军都是反贼。清军利用这些将领的亲属,很容易的就可以进行策反。

这些被策反过来的将领马上利用旧有的关系去策反另外一些太平军将领,给太平军造成更大的伤害,如李昭寿投降清军后,策反了很多太平军将领如太平军江浦守将薛之元、六合守将黄雅冬等人。可以说这种危害尤为厉害,同一战壕里的友军马上举起屠刀杀向自己,使太平军防不胜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