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藩镇是唐朝第一强藩,可是节度使的位置谁都不敢要,为什么

在唐朝中后期,两个位置权势最大,最受欢迎,一个是中央的宦官头领,掌握着神策军的宦官头领也控制着内朝,甚至影响皇帝废立,外朝的丞相也要看宦官脸色,贿赂宦官。第二个是地方的藩镇节度使,那就是地方的土皇帝啊,在地方上掌握着财权兵权政权,说一不二,甚至世袭更替,和皇帝没啥两样,而且还不用像宦官一样割卵子,实在是个香馍馍。可是呢,当时有这么一个藩镇,兵强马壮,是当时的第一强藩,节度使的位置却成了人人害怕的畏途,谁都不想要,谁都不敢要,甚至有听说要做这个藩镇节度使的就装病的。

这是哪个藩镇,又是为什么节度使之位成为烫手山芋呢?

这就是魏博镇,也被称为天雄,当时这个藩镇管辖着六州,是河北强藩,手下兵强马壮,原本这个藩镇是安禄山旧部田承嗣控制,一度在田氏手中传承,形成了事实上的割据,田承嗣传给侄子田悦、田悦叛乱后,田承嗣之子田绪杀田悦,控制魏博镇,然后田绪死,儿子田季安继位,田季安死,因为他的儿子田怀谏年幼,管家篡夺大权引得众人不满,田承嗣的堂侄田弘正获得了大权。目前看魏博藩镇和一般藩镇一样,世袭节度使。

名将李愬要是不病还能管住魏博

然后田弘正放弃了割据,权力交还给了唐朝朝廷,这一下就有点怪了,怎么了呢?田弘正放弃割据,自然不能在魏博,去做了成德军节度使,朝廷知道魏博的重要性,就任命名将李愬当节度使,以他的威名压制藩镇,一开始还好,结果几年之后,成德军兵马使王廷凑杀了田弘正,自任节度使。然后李愬下令魏博全镇为老节度使报仇。

到这里还好,结果李愬突然生病了,田弘正之子田布改任节度使,率军为父报仇,可是呢,进军到一半,下面的士兵因为下雪,天气寒冷,粮食不足不想打了,田布被部将史宪诚逼死,史宪诚自立为节度使。

朝廷捏着鼻子认了,不过觉得史宪诚不可靠,所以过几天让他换个地方做节度使,史宪诚太贪心,想把府库里的财物都带走,结果下面的将士听说就起来造反,把史宪诚杀了,推举何进滔做节度使。

一样的结果,朝廷还是认了,何进滔这里稳定了一些,何进滔死后儿子何弘敬继任,儿子何弘敬死后孙子何全皞继任,因为对待士兵太严,士兵哗变,杀了何全皞,拥戴韩君雄做节度使

大家都知道,朝廷还是认了,韩君雄就传了一代,到儿子韩简手里,位置就被部将乐彦祯夺走了,乐彦祯的儿子乐从训试图摆脱魏博牙兵的控制,自己招募了一支亲兵,受到魏博牙兵的嫉恨,最终乐彦祯和乐从训都被杀。

这其中呢,还有这么一段插曲,一开始魏博牙兵推举赵文弁为节度使和乐从训对抗,结果赵文弁不想打仗,魏博牙兵就杀了赵文弁,推举罗弘信接任,这前脚推举的人后脚就被废掉,而且还直接杀掉,这魏博牙兵的跋扈可见一斑。所以罗弘信的儿子罗绍威接任节度使后就想铲除牙兵,在朱温的帮助下成功铲除魏博牙兵,但同时魏博镇也被朱温控制了。

那么为何魏博牙兵如此跋扈,能随意废立节度使呢?其实这是内外两个环境导致的:

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

外部大环境,天下藩镇割据,天子面对诸多藩镇,根本无法铲除,只能任由其去,像多年节度使更替,除了李愬和田布是朝廷任命,其他节度使都是世袭加部下推举,朝廷管不了,甚至也不想管,毕竟在朝廷看来,换谁都是一样。这也就是藩镇割据的大环境,要是换了其他强有力的中央,早早就派兵处置这些牙兵了,中央朝廷无力压制魏博镇是外部大环境。

牙兵势力壮大到废主的程度

内部小环境,历代节度使甚至包括田氏节度使对于下面的部将和士兵控制是有限的,这些节度使本身就要面对朝廷和其他藩镇的压力,需要依靠手下的部将士兵为自己出力,所以都是优待不敢随意处置,下面的士兵和部将也渐渐形成传统,和节度使一样世袭,父子传承,各节度使也不能干涉这些传承和下面的士兵。随便处置,就要造成众人一直的反对。所以历代节度使实际上真正能控制的也就是自己的士兵,对于其他将领的士兵,根本无法控制,只有名义上的权力而已。像乐从训招募训练属于自己的亲兵,为何魏博上下反对,因为知道节度使掌握的直属力量越大,越影响他们的权力。

所以到了后来,在推举节度使这事上,他们都有意无意的推举相对不强的将领了,这样一旦引起大家的不满,就能轻而易举的换节度使了,从本质上,魏博牙兵就是一个个小的封建君主,他们只想推举一个弱势的封建共主,而不想真的换上一个强势君主,这有点像各藩镇对待唐朝天子的态度一样。这固然使得历代节度使对待牙兵毫无办法,但是也导致了魏博虽然兵强马壮,一直毫无作为,最终被朱温打败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