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战斗最激烈、付出代价最大的城市攻坚战

揭秘解放战争中,战斗最激烈、付出代价最大的城市攻坚战

太原为山西省省会,位于晋中盆地北部,东倚罕山,西临汾河,南北地势起伏,易守难攻,为华北的战略要地。阎锡山集团经过长期经营,修筑种类繁多的外围据点、纵深阵地和城防工事,使太原构成由各式堡垒与壕沟、暗道相结合的,互为依托的多层次、大纵深的环形防御体系。筑有以碉堡群为骨干的永久性工事,成为太原的主要屏障。

国民党军为加强防卫力量,从西安空运整编第30师(后改为第30军)增援太原;通过抓丁等手段,将该市守军扩编为5个军部、14个步兵师和3个暂编总队、3个特种师,连同保安部队等,使总兵力增至近10万人,拥有各种火炮600余门。将太原市划分为1个中心防御区和东(后分东南、东北)、南、西、北4个外围防御区。

1948年11月13日,攻占东山四大要点,歼灭守军2.2万余人,并争取了守军第8总队起义。与此同时,晋中军区部队攻占城北青龙镇、城南许坛以及汾河西岸的南北堰等据点,紧缩了对太原城的包围。

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后,华北军区第1、第2、第3兵团分别改称第18、第19、第20兵团,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改称第一野战军第7军。1949年3月,第19、第20兵团和第四野战军、华北军区各1个炮兵师,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开赴太原前线,会同第18兵团等部总攻太原,使太原前线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增至32万余人,与守军相比占绝对优势。

194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组成以徐向前为书记的中共太原前线总委员会和以徐向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太原前线司令部,统一指挥参战部队。1949年3月28日,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由中共中央驻地返回西北途经太原前线,参与指挥总攻太原的作战。

太原国民党军经前一阶段作战,连同被围困期间的损失,兵力已消耗4万余人。但已处绝境的阎锡山非但拒绝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太原的劝告,反而抓丁征兵扩充军队,编组“神勇师”、“铁血师”、“坚贞师”。并从榆林空运第83师到太原,使太原守军仍保持6个军的兵力,连同非正规军共约7万人,组成第10、第15兵团部。其部署是:以12个师防守太原外围,以2个师防守市区,其余兵力作为机动,但战斗力甚弱。

1949年2月15日,阎锡山乘飞机逃离太原,指令“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15兵团司令官孙楚、太原防守司令兼第10兵团司令官王靖国指挥太原守军继续顽抗。

1949年3月31日,中共太原前委确定了“割裂包围外围之敌,进行连续攻击,争取歼其大部或全部,占领攻城有利阵地,尔后集中全力攻城”的战役方针和部署:第20兵团和第7军1个师由城东北、城西北进攻北区守军;第19兵团和晋中军区部队由城南和城西南进攻南区和西区守军;第18兵团和第7军主力由城东进攻仓库区,并配合第19、第20兵团。

全部攻占外围据点,歼灭守军12个师,并控制了双塔寺、卧虎山制高点,直逼太原市区。[8] 为减轻对太原市区的破坏和市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太原前线司令部于22日向守军发出劝降通牒,孙楚、王靖国等人仍拒不投降。

1949年4月24日凌晨,攻城部队用1300余门火炮进行火力准备后,对城垣发起总攻。 第20兵团首先由小北门东侧突破城垣,第18、第19兵团也相继攻入城内,与守军展开巷战。入城部队以小型爆破手段,迅速开辟前进道路,向守军指挥中心勇猛进攻。9时许,攻入太原“绥靖”公署,俘孙楚、王靖国和日本顾问今村、岩田等人 。至10时,太原守军被全部歼灭。

太原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6个多月,伤亡4.5万人,是解放战争中历时最长、战斗最激烈、付出代价最大的城市攻坚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