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颗扣子,章太炎称杜月笙为帝王之后,还给他起了个新名字

章太炎作为辛亥革命的元老,与孙中山和黄兴并成为“辛亥三杰”。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章太炎总是一副身穿长衫,怒目圆瞪的文人与革命家并存的形象。他与民国其他文人一样,非常重视气节。即使是在自己最穷困潦倒的时候,别人拿重金求字画,他也熟视无睹。就是这样一个正气的人,为何会上赶着去巴结一个黑社会的头头呢?

原因还得从杜月笙说起,同为青帮三巨头,杜月笙和黄金荣,张啸林不同。黄金荣自己没文化,但是也不追求那么多,就一个爱财。张啸林是兄弟三人文化最高的一个,但整天打打杀杀,一派野蛮作风。杜月笙就不一样了,自己没文化,但是追求文化人的生活。怎奈自己出身贫寒,读书甚少。在上海滩打拼这么多年,杜月笙真正体会到要是没有文化,进不去文化人的世界,那就不算是踏足上流社会。

正因为如此,他非常喜欢与文化人交朋友,包括章士钊,杨度等。但他最看重也是最煞费苦心的当属章太炎。杜月笙深知章太炎的为人,让他与自己为伍,简直是难上加难。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来了。

当时章太炎在苏州治学,虽然名誉满天下,但是手头很紧。他有个侄子在上海法租界与别人起了争执,然后找到了他。章太炎也没办法啊,无奈之下给杜月笙写了一封信,用比较含蓄的口吻请求帮助。这让杜月笙太高兴了,本就想和他交个朋友,这下天助我也!于是杜月笙赶紧调动各方关系,处理这件事,还在上海滩罩着章太炎的侄子。事成之后,杜月笙为表诚意,亲自去苏州给章太炎汇报情况。也就是这次会面,让章太炎对他产生了好感。

咱们都知道,杜月笙跟其他黑社会不一样,他总是身着长袍,一副文人模样。最重要的就是领口的一枚扣子,即使再热,杜月笙也不解开。当时的苏州正值夏季,天气炎热。章太炎和杜月笙在书房交流,杜月笙满头大汗,但是扣子始终不解开,这让章太炎徒增几分敬意。两人相谈甚欢,后来杜月笙每个月就接济章太炎的生活。

后来为了迎合杜月笙附庸风雅的性格,章太炎给他取名“杜镛”,号月笙。这下就更像是一个文人了,杜月笙虽然有些字不会写,但是杜镛二字写的那叫一个顺手。这还没完,章太炎投其所好,为他修订家谱,引经据典让他归为帝王之后。有章太炎在背后帮助,杜月笙再也不感觉自己低那些文人一等,让他真正从心理上符合了现在的地位。于是在章太炎的帮助下,1931年落成了杜家祠堂。

后来有人把这个归为章太炎一生的污点,但是章太炎的后人不同意,认为这是在获得了杜月笙的帮助后的一种投桃报李的行为。而且在背地里,两人有师徒之名,不算是巴结杜月笙。对于这件事,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