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唐朝墩被证实为唐代蒲类县城 发现一座规模大的浴场

新疆晨报讯(文/记者 赵梅 图/任冠 提供)坐落在奇台县东北部的巨大土墩究竟是作什么用的?它是烽火台?还是瞭望台?近日,记者从2018年度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会上了解到,去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对唐朝墩古城遗址历经近三个月的考古发掘,并结合史料记载推测,这座土墩遗址可能为唐朝北庭都护府所辖的蒲类县城遗址。

考古工作现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奇台县城东北角,因北墙中部耸立的巨大土墩而得名——唐朝墩。其东邻水磨河,西、南、北三面紧邻县城居民区,地处高差约10米的台地之上。2013年,遗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很多年前,人们曾猜测这座大土墩可能是烽火台,也有人猜大土墩可能是瞭望台或者阅兵台。当然,也有学者推测其为唐代北庭都护府下的蒲类县城遗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附近农民在古城里挖土肥、取土过程中,曾发现过灰陶瓮、红陶大盆、大础石等文物,相关部门也发现过开元通宝、乾元重宝等唐代钱币。至今为止,站在古城遗址上,仍然可以看见红陶和灰陶残片、残砖断瓦等。

古城的“身份”到底是什么?

据唐朝墩古城遗址执行领队、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任冠介绍,为了探寻唐朝墩古城遗址面貌“谜底”,摸清它的城址形制规模、始建年代等,2018年7月至9月底,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对该古城开展了为期近三个月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

据任冠介绍,考古工作者共布5×5平方米的探方24个,探沟2条,完成发掘面积600平方米,清理出灰坑190余个、房址5处、水井4口、墓葬2座,出土遗物包括陶器、铜器、铁器、骨角器、石器、玉器、玻璃等。

他们经过清理发掘发现,这座古城城址宽约341米,长约465米。在清理城址地层堆积中的遗存时,他们发现,古城有三个时期的遗存,其始建年代为唐代,此后,一直沿用到蒙元时期,“我们结合史料记载,判断古城应该是唐代北庭都护府所辖的蒲类县城遗址。”任冠说。

在清洗整理发掘出的陶片时,他们还发现了一枚制作精美的鬼面纹陶片,两枚上面写有“白米”、“十三”等字样墨书陶片,刻划“宾”字的陶碗,肩部刻划五角星的红陶瓮。据介绍,带有鬼面纹的图案在北魏到蒙元时期,曾在北方一直很流行,但是,这种图案在新疆出土的遗物中,却比较少见,所以,其比较珍贵。

遗址发现的刻划有“宾”字的陶碗

遗址现场发现的鬼面纹陶片

上面写有“白米”、“十三”等字样的墨书陶片

肩部刻划五角星的红陶瓮

带有动物爪印的陶片

据任冠介绍,此次发掘最为重要的收获,就是他们在城内东北部清理发掘中,发现了一座年代约为唐代到元代的大型浴场遗迹,浴场面积至少在220平方米以上,内部形制规整,中心一处八边形房屋,旁边紧邻三间正方形房屋,有较清晰的火道、烟道、支撑柱、灶址、水井等结构,在浴场西北角有一处水井,水井附近有一处灶址和烟道,“这处浴场功能结构比较齐全,初步推测可能是一处当时人使用的公共浴场”,他说,此类浴场遗迹在国内发现数量很少,因此,它对于还原当时社会生活的场景,探讨丝绸之路沿线中西文化交流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浴场遗迹的航拍图

浴场遗迹中的烟道部位

唐朝墩古城历史久远。据《奇台县乡土志》记载,这个古城始建于唐朝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设县于唐长安三年,蒲类县所辖范围十分辽阔,东抵蒲类海与巴里坤相接,西靠金满,南越大山与高昌为邻,北经沙陀州连接蒙古国的科布多。若按驿站里程计算,蒲类县管辖范围东西800里,南北可达1700多里。管辖地域虽大,但人口却不多,除县城和一些镇、堡及屯区庄户有人居住外,其余都是草原荒野,主要是一些游牧民族。蒲类县城原由北庭都护府管辖。宋、元时改由别失八里元帅府管辖,明朝永乐十五年( 1417年),蒲类县城和别失八里同时废弃。

唐朝墩遗址考古发掘队合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