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最佩服的一中国统帅,征战从无败绩,却被一硬茬子耗死了

说起西夏,很多人都有耳闻,只不过并不了解,诚然与宋辽等国相比,西夏的存在感实在太低了,西夏政权位于中国西北部,与宋辽相比偏安一方,夹缝中求生的西夏并没有入选后世二十四史,究竟是古人认为西夏实力太过弱小还是别有原因。

仔细分析之后,西夏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样弱,面对势不可挡的成吉思汗,足足抵抗了二十多年,强如宋辽也没有这样的表现,不得不说西夏人的实力非常强硬,这些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记载,因此不能说西夏的实力弱,只可能是其中另有隐情。

后世推测,历史选择“遗忘”西夏,很可能是蒙古人刻意为之,对于这个让自己吃了大亏的小国家,蒙古人十分痛恨。

13世纪以后,蒙古帝国崛起逐渐统一草原各部落,平定部落纷争以后,成吉思汗开始对外扩张,蒙古大军四处征战,所到之处哀嚎遍野,即便是曾经骑在自己头上的女真也抵挡不住蒙古铁骑的冲击,就在蒙古人野心膨胀的时候,遇到了西夏这个硬骨头,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西夏竟然比其他势力更难对付。

党项族善于征战,自从唐朝末年崭露头角以后,无论是哪方势力称雄称霸,党项族从来都不能忽视,完美的扮演了一个搅局者,在中国西北地区不断发展扩充势力,曾先后击败宋朝与辽国,凭一己之力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原王朝纷争不断,西夏已经稳稳地扎根在西北,安心地发展自己的势力,让他们有了对抗蒙古的底气,成吉思汗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小国家竟然足足抵抗了自己长达二十多年。

成吉思汗曾先后六次出击西夏,每一次都伤亡惨重,久而久之让成吉思汗心中积攒了不少怨气,时刻都想踏平这个看似弱小的王朝,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出征,这一次他抱着必胜的信念,召集大队人马兵临城下,西夏人知道就即便投降也不会被善待,因此格外拼命,双方上演了一场激烈厮杀,成吉思汗在战役中身中毒箭。

成吉思汗是麦克阿萨唯一佩服的中国将领,说他打仗不参考任何典籍,完全临场发挥,却每战必胜,美国人对他一直十分钦佩。

战争持续了半年多,本就弱小的西夏撑不下去了,蒙古人一鼓作气攻陷城池,终于灭掉了西夏,然而成吉思汗却丢了命,可谓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从这场战争中也能看出,西夏人的拼命精神丝毫不比蒙古人差,甚至面对国家灭亡的险境,可以不畏强权坚持抵抗,战斗中多次扑灭蒙古人的冲击,硬是拖了22年。

西夏人的拼搏精神固然可贵,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却不得不低头,常年的战争损耗,早已经让西夏无法维持,失败不可避免,西夏曾派出使者向蒙古乞求投降,然而成吉思汗去世彻底破灭了西夏人的幻想,有人说成吉思汗身亡就是因为拜西夏所赐,因此蒙古上下对西夏恨之入骨,为了减少损伤,蒙古假意与西夏和谈,待到西夏投降之后,蒙古人遵从成吉思汗的遗愿,杀掉西夏皇帝,屠戮中兴府。

因为西夏顽强抵抗给蒙古造成了巨大损失,如今用屠城的血腥手段进行报复,西夏灭亡导致局势大乱,金朝失去了重要盟友,只好独立面对强大的蒙古。

成吉思汗十分怨恨西夏,临死之前不仅下达了屠城的命令,更是要子孙彻底消灭西夏文明,屠城时,蒙古士兵到处搜集有关书籍,集中进行焚毁,企图消灭西夏存在的痕迹,因此在正史当中,很少能找到有关西夏的记载,这些都是成吉思汗的意愿,对于这个让自己蒙羞的政权,他不想把这份耻辱留给后人评说。

正史都是有官方编写而成,往往由新兴的的朝代记录已故王朝,新的朝代有责任编写前朝历史。

例如明朝历史大多有清人所作,因此处于同一朝代的宋、辽、金、西夏等国,都是由完成统一的元朝来编写。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得知,二十四史当中唯独没有西夏的记载,可见元朝统治者在编写朝代历史的时候,有意遗漏了西夏,毕竟成吉思汗曾说过要毁掉西夏的一切,后世子孙又如何敢不从遗令,冒着杀头的风险给西夏修史呢?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说法,还有的人认为,西夏本身面积狭小,文化底蕴不足,更不是名正言顺的正统,或许时间上不允许,元朝建立以后需要修筑宋、辽等历史,无疑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大工程,按照重要性排名,西夏或许被放在了最后面,只不过元朝没有等到那一天便灭亡了。

直到今天,我们对西夏的了解也非常浅薄,西夏地处西北,远离中原腹地,地域上的差距使西夏并没有史籍传入中原,后来蒙古入侵,绝大多数书籍被损毁,传承下来的少之又少,甚至就连元朝的史官也对西夏不了解。

蒙古入侵的时候,西夏部分居民弃城向中原逃奔,辗转多地在四川落脚,建立了一个名为“西吴王”的小政权,清朝年间才被康熙消灭,时至今日当地还有关于西夏人的传说。

我们应该相信,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入,西夏背后的故事终究会被解开,那时候我们就能清楚知道西夏人的兴衰存亡了。

参考资料:

【《新元史·卷二本纪第二·太祖上》、《世界侵略者传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