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孔子对歌曲有自己的看法啊!看看孔孟荀对音乐的儒家思想吧!

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他们都提出了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和思想。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音乐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对音乐的论述只留下了只言片语,未形成完整的系统,他对音乐美学思想基本上包括,他确立了音乐审美的标准是”尽善尽美”,孔子评价的标准是善与美统一,而且善要大于美,他认为音乐不但要做到善与美,表达的内容也要天真无邪,音乐情绪无论是快乐或悲伤都要有节制,他提出改造社会风俗,最好的办法是用音乐,孔子的音乐思想是保守的。

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邹国(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对音乐的理解与看法,认为无论圣人还是凡人,对音乐都有共同的美感,“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音乐的本质是用来表现人的喜悦之情,“乐之美,乐斯二者”。

荀子(约前313年—约前238年),名况,赵国(今河北省南部与山西省中北部)人,时人尊而“卿”,思想家,文学家,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作有一篇专论音乐的《荀子·乐论》,《乐论》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论,这也是标志着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成熟。他讲到:音乐所呈现出的音响必须“中”“和”而不“淫”,音乐的“声音”是用来表现人的喜悦之情等人性的种种变化的,所谓“穷本极变,乐之情也”他认为人的种种欲望应尽可能的得到满足,但这种欲望必须是合理而又节制,而非墨子提出的非乐思想(注重音乐的社会功能),还有他提出了“中和”的审美标准,反对“夷俗邪音”“郑卫之音”主张“贵礼乐而贱邪音”。可以说是进一步的发展了前人的“中和"思想,另外他还研究了人们对音乐审美活动的心理,生理机制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