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帝王生前威名赫赫,死时却一个比一个惨

历史变化波谲云诡,有些人生前穷困潦倒、壮志难酬,死后却流芳百世,被人歌颂,比如圣人孔子,比如画家梵高。

还有一些人,他们生前威名赫赫,搅动天下风云,晚景却是凄凉无比,比如野史君接下来要介绍的这四位帝王。1、齐桓公

齐桓公,姜姓,名小白,春秋时期齐国人,“春秋小霸”齐僖公之子,被誉为“春秋第一霸”。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太子诸儿继位,史称“齐襄公”。齐襄公是一个残暴寡恩的君主,在位期间对外扩张,残杀郑国君主。

他与鲁国夫人、自己的异母妹妹通奸,后事情败露,被鲁国君主得知,他又设计杀害了鲁国国君,致使齐鲁双方矛盾加剧。

公子小白担心齐襄公连累自己,便逃往邻国避难。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闻讯回国继位,史称“齐桓公”。

齐桓公继位后任用管仲为相,一方面整顿内政,一方面击退鲁国的军事进攻。公元前681年,齐国联合周边小国举行“北杏会盟”确立霸主地位。此后几十年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确立了自己“春秋第一霸”的地位。

公元前643年,在位43年的齐桓公去世。齐桓公死后,他的五个儿子争夺君位,致使齐桓公的尸体停放了67天无人埋葬,尸虫都从窗子立爬了出来。

齐桓公威风一世,死后却很是凄凉,让人不禁为之哀叹。2、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赵国君主,其父为赵肃侯,赵姓名雍,继位时年仅15岁。

赵国地处近河北、山西一带,北方是游牧民族,赵国则经常与强临林胡、娄烦发生冲突。赵武灵王继位后则忧心北疆,时刻想解除来自北方的威胁。

当时中原地区诸侯混战,周天子作为共主的地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公元前334年,魏国和齐国相继称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在这种形势下,公元前323年,魏国、韩国、赵国、燕国、中山国五国举行会盟,互相之间承认王的地位。

此时的赵武灵王二十出头,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但他确头脑清楚。他认为,以目前赵国的实力还不足以称王,即便称王也是徒有其表罢了。因此,不久以后他便去除了王的称号。

经此一事,赵武灵王更加迫不及待的改变赵国现状。先秦时,中原作战以兵车为主,而当时的北方游牧民族则是以骑兵为主。为了适应同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对赵国军制进行了改革,组建了一支行动灵活、迅速的骑兵,史称“胡服骑射”。胡服骑射是我国军事上一次重大军事变革,赵武灵王在以兵车作战的时代率先组建骑兵更是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

胡服骑射后的赵国战斗力迅速提升,不但击退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还占领了今内蒙古地区大片土地,并在此先后建立了云中郡和九原郡。

赵武灵王所处的时代秦国已经崛起,并威胁到了东方各国。为了更加专注的对付秦国,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将王位传给其子赵何,史称“赵惠文王”,自己则号称“主父”,主抓军事。

赵武灵王是东方六国中唯一一个想要主动发兵攻入秦国本土的雄主。他设想开辟内蒙古地区的广大土地,从而打通赵国从北方直抵秦国的通道,以便发动战争,直接对秦国本土进行军事打击。

赵武灵王设想很是惊人,以当时赵国的环境大有实现的可能。公元前296年,赵国灭中山国,国势更盛。可是就在此后第二年,赵国发生沙丘宫变,赵武灵王被囚禁在沙丘宫,没有食物供给,最终竟被活活饿死,享年50岁。3、秦始皇

秦始皇的功业则更不必多言,他十三岁继位,二十二岁亲政,三十九岁时完成中国第一次大一统,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称帝后先后统一了国家的“度量衡”制度,又统一文字、道路,使国家“车同轨,书同文”。这种文化层面的统一和改造对统一中国的建立影响深远。

晚年的秦始皇痴迷于长生不老,游历全国,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带着病体东巡,行至邢台沙丘时暴病而亡,享年50岁。

由于秦始皇生前未立太子,死后使得幼子胡亥窥伺皇位。胡亥与李斯、赵高等人密谋,对秦始皇的死秘不发丧。由于当时正是夏天,不久秦始皇尸体发臭,为了遮蔽尸体的恶臭,车里放了许多咸鱼,用鱼腥盖住恶臭。

英明一世的秦始皇死后与盐鱼为伴,其下场着实可怜。4、李元昊

李元昊是西夏国的建立者,他出生于党项贵族,公元1032年,30岁的李元昊成为党项族的首领,36岁时称帝,建大夏。

他在位十一年,在位期间与辽、宋、吐蕃周旋,使得西夏在西北得以立足。

李元昊虽是西夏的建立者,但他名声并不好,他残暴、寡恩、多疑,背负了弑母、杀舅、杀妻、杀子、夺儿媳等罪名。

公元1048年,李元昊的行径彻底激怒了自己的儿子、太子宁令哥。宁令哥发动政变,在混乱中削去了李元昊的鼻子,不久之后,李元昊在惊惧中不治而愈。

​古语有云: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这些帝王生前威名赫赫,死后却十分凄凉,他们之所以落得这样的下场在生前已埋下隐患,所以说,无论何人,身处何等地位不得不三省吾身、居安而思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