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对乾隆印象是怎样的?出乎东方人的看法

文 |赵立波

乾隆不光是清代较为复杂的一位皇帝,放在历史长度上来看,也非常具有看点。首先他是政治家,是学者,还是诗人、旅行家和猎人。他的性格也非常复杂,有时性格和蔼可亲,常使人感觉“蔼然有春风和气”,他天生高己卑人,作为封建时期的帝王,在施政过程中有时峻烈严酷,刻薄寡恩。与历代皇帝不同的是他在生活上相当节制,平生饮酒不过数杯。他又对弱势的老百姓富于同情心, 甚至会为灾民的困苦而潸然泪下。从25岁登基开始,大清这艘巨舰在他的驾驭下,平稳航行,有时汹涌澎湃,有时波澜不惊。与清代其他皇帝相比,他的外表和性格是怎样的呢?

青年时期乾隆

作为雍正的儿子,其性格上继承其父最多,然而同性相斥,他对其父的所作所为并不感冒,这或许与”儿子总是瞧不起老子“的传统心理有关。关于乾隆的外表,《清史稿》老生常谈地写下了四个字:“隆准颀长”,简单一笔闪过。在其身后的《清高宗实录》形容他:“生而神灵,天挺奇表。殊庭方广,隆准颀长,发音铿洪,举步岳重,规度恢远,嶷然拔萃。”根据这些抽象而有俗套的词汇想象依旧模糊,如此猜测,则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大概都将长得相差无多。

乾隆射猎画像

所幸乾隆时期的画像较多,同时还选用了西方画家为其画像,至今留下了画像不下百余张。“身材匀称,丰腴而略矮,身高约1.68米左右,脸庞呈长方同字型,两腮稍削,皮肤白皙,微带红润,眼睛黑而明亮,炯炯有神,鼻稍下钩,体态文雅,外表和平。青年时代是一位英俊潇洒的翩翩佳公子,老年时代,则显示出尊严、和蔼和慈祥。”《戴逸乾隆传》虽然画像能够整体表现出乾隆的外在,相对于照相技术,还是要差了一层,除此之外,画作永远是静态的,总是有那么一些抽象色彩。然而从当时的外国使臣的近距离观察乾隆并留下记录来看,乾隆的整个人的气质、举止就越发的清晰起来。

乾隆弹琴画像

乾隆四十五年(1780),朝鲜使臣到清朝给乾隆祝贺七十大寿,他记载了见到乾隆的第一印象:“皇帝出自正门……肃然无哗。先令太子进前,未数语而退。次命(朝鲜)使臣及三通事进前,皆进前长跪……皇帝问:‘国王平安?’使臣谨对曰:‘平安’。皇帝又问:‘有能满洲话者乎?’上通事尹宗以满话对曰:‘略解’。皇帝顾视左右而喜笑。皇帝方面白皙而微带黄气,须髯半白,貌若六十岁,蔼然有春风和气。”《朝鲜李朝实录》

乾隆书房画像

西藏最出名的贵族家庭多仁家的丹津班殊尔身为首席噶伦,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时受到乾隆的接见:“皇帝高高坐在外裹黄毡的八人大轿上。抬轿的八人同上述的徒步人员的装束一样,皇上身着一件黑貂皮大氅,华丽而珠光宝气。尊荣很像普觉寺的上师强巴的样子,长脸,一副威严状,一见就会让人情不自禁地充满敬意。”乾隆问丹津班珠尔说:“你是不是班第达之子?”接着问扎西顿珠:‘你这胖子是不是班第达之子的同事?当噶伦的?’最后把丹津班珠尔叫到跟前问:“你会不会汉语和蒙古话?”他回答说:“汉语只会几个词,拼成句就不懂意思了,而蒙古话说的不太好。”皇帝在轿子上摆摆手,用蒙语说道:“可怜可怜,来来,到这儿来。”《多仁家族史》

乾隆中年画像

没多久,英国使团在乾隆八十三岁这年看到了乾隆。英国人几乎相同地描绘了乾隆出行的仪仗,这些英国人甚至觉得乾隆只有“五十来岁,动作敏捷,风度翩翩”。马戛尔尼后来的回忆被翻译成简单的半文半白的回忆说:“余静观其人,实一老成长者。形状与吾英老年绅士相若,精神亦颇壮健,八十老翁,望之犹如六十许人也。”另外一名英国人对乾隆的描写更加细致: “八十三岁的乾隆亳无一丝龙钟老态。有着一个身体健壮、精神矍铄的六十岁人的外表。

乾隆晚年画像

“他的眼睛漆黑,目光锐利,鼻子鹰钩,即使在如此高龄,面色仍相当红润。我估计他身高约五英尺九寸,腰板极其捉拔。虽然八十三岁的他既不算肥胖也不算强壮,但不难看出他曾经有过一副强壮的体魄。他的精神充沛,一生的操劳都没能令其衰弱。像所有的满族人一样,他热爱狩猎,从不错过每年夏季举行的操练……他头脑的活力和思维的敏捷也不逊于他的身体。他心思缜密。行事果断,所以仪乎无往不胜”。《马戛尔尼回忆录》总之在这些人的共同描述中,乾隆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不显老”,这与乾隆极其注重保养有着密切关系。

西方人画像中的乾隆

传教士汪宏达对乾隆的印象也非常好:“皇上高大英俊,而且和善,又令人肃然起敬。如果说他对臣民很严肃,我认为那不是他的性格所致,那是因为对于中国这样幅员广阔的帝国,他无法以其他方式来维他的统治,尽他的责任。因此大官们在他面前都要发抖。每次他和我说话态度和蔼,使我产生一种信任感……。他是一个伟大的君主,他亲自过问一切,不管冬夏,天一亮,他就上朝,开始处理政务。我不明白为什他怎么能够做得那么细致……从他的性格来看,他无所不为而且都能成功。他无所畏惧,思路敏捷,能随机应变处理突发事件。"(《传教士眼中的中国朝廷》)

马戛尔尼

马戛尔尼这些西方人都觉得乾隆非常和蔼,情商很高:“自始至终皇帝看来非常愉快自如,绝不像外间描写那样沉闷。他的态度很开朗,眼睛光亮有神。至少在接见特使的整个时间,与他的表现如此。”不难看出,越到晚年,乾隆的性格和气质都非常柔和,甚至很好接近,或许作为乾隆来讲,漫长的宫廷生活让他接触西方人也表现出一种新鲜,加之年龄原因,心态愈加平和,从而给当时的西洋人以一种难忘的印象。

西方人笔下的乾隆盛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