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不止是书法家,更是最猛将军

唐玄宗开元时期,经济飞速发展,举国沉醉于盛世之繁荣。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在大唐王朝的歌舞升平中,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和史思明,突然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反叛。

河北属安禄山管辖,其叛军所到之处,“河朔尽陷,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匿窜,无敢拒者”,唐玄宗得知消息后焦急地问道:“河北二十四郡竟无一忠臣焉? ”

而此时,平原郡(山东德州)太守颜真卿不等诏令,早已挺身而出,发表檄文讨伐安禄山。不到一天,颜真卿管辖的三千兵马就扩充到万人,与他的堂兄,常山郡(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互为犄角,共同抗击叛军。唐玄宗得知这个消息后,高兴地说:“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颜真卿之所以能在整个大唐王朝慌乱失措之时,快速做出反应,是因为他早有准备。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26岁的颜真卿登进士第,此后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由于他耿直中正,敢于谏言,得罪了权臣杨国忠,在45岁时,被排挤出京,远赴平原出任太守。

如岑参在《送颜平原》中所写:“此地邻东溟,孤城吊沧州。海风掣金戟,导吏呼呜驺。郊原北连燕,剽劫风未休。”平原郡远离京城长安,民风剽悍,怎样管理这样一个地方,是颜真卿面临的一个问题。

颜真卿到任后“废苛政,黜奸小,除奸诡,进忠良”,赢得了平原百姓的尊敬与爱戴。边塞诗人高适也写了首《奉寄平原颜太守》:“皇皇平原守,驷马出关东。银印垂腰下,天书在箧中。自承到官后,高枕扬清风。豪富已低首,逋逃还力农。”以表达对好友造福一方百姓的赞赏。

作者:蘇文

然而,摆在颜真卿面前的,还有个更为严峻的问题。平原郡属安禄山管辖,而安禄山在范阳筑城囤粮,招兵买马,意欲谋反。于是颜真卿也暗自做起防范,以防汛为名修筑城墙,并悄悄赶制兵器,囤积粮草,招抚豪族。为避免安禄山疑心自己,他还常常邀请文人宴饮赋诗,装出无为文人的样子。

安禄山自此放了心,一门心思为造反准备。他绝不会想到,这个只知吟风弄月的文官竟在自己扫荡河北时,死死坚守住了平原郡。

平原郡久攻不破,安禄山又急又气,在攻破东都洛阳后,派段子光拿着守城将领李灯、卢奕、蒋清的首级到河北示众,威胁颜真卿与众将领,如果不投降就是这个下场。颜真卿为稳定军心,欺骗诸将说:“我平素认识李灯等人,这些首级全都不是他们的。”命人斩杀段子光,藏起三人的首级,几天后,用稻草扎成躯体接到首级上装殓,设灵位哭祭三位将领。

不久,颜真卿的影响力迅速扩大,黄河以北反抗安禄山的势力都纷纷投靠他。很快,颜真卿就集结了二十万人,并被推为联军主帅。天宝十五年,颜真卿指挥平原、清河、博平三郡联军,与叛军激战,歼敌两万余人,横绝燕赵,军威大震。远在常山的颜杲卿也设计杀死李钦凑,活捉两个叛将,夺回土门。各郡县信心大增,纷纷杀掉叛军守将,唐军很快就收复了十五个郡。

这个仗打得并不容易,整个颜氏家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平卢将领刘正臣据渔阳起义,颜真卿为坚定他的信心,当即派贾载给他送去十多万军资,还不顾部下劝阻,将自己十岁的独子颜颇做人质。

史思明带重兵围攻常山,颜杲卿向太原尹王承业求救。王承业此前夺取了颜杲卿的土门功劳,此刻又拥兵不救。颜杲卿只能孤军奋战,苦战六日,水、粮、矢俱尽后城破被俘,宁死不降,被钩掉舌头,斩断双手,凌迟处死。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此前一直往来于常山、平原,为两郡联合平乱传递消息,城破后也被俘斩首;颜氏一族被杀者有三十余人。

唐肃宗虽非常赞赏颜氏一门忠烈,但战事正紧,无暇给予正式盛大的表彰。直到乾元元年(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忠节”。

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立刻派侄儿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杲卿与季明的遗骸,但只找到季明的头颅和杲卿的部分尸骨。在安葬他们时,颜真卿写下了“在世颜书第一”,“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祭侄文稿》是起草文稿,从其删改涂抹之处,可清晰看出颜真卿的思想感情。通篇文字悲愤痛苦,铿锵有声,尤其“贼臣不救,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几字,真是字字血泪,让人不忍卒读。

《祭侄文稿》,书于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

颜真卿在“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战乱平定后,被召回中央,予以重用。但因其“不通世事,一味耿直”,在中央没多久,就又被贬回地方,此后在代宗、德宗两朝亦是如此。

在代宗一朝,宰相元载在朝中结交了很多私党,他怕群臣向代宗揭发自己,便给代宗说,群臣上书报告的很多事都是谗言诽谤,不听也罢,因而可以让他筛选后,再向代宗报告,这样能为代宗减少很多工作量。代宗对此非常心动。颜真卿得知此事,当即上书严厉批评,认为只准宰相报告事情,旷古未有,即使是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大奸臣也不敢公开这样做。元载因此对颜真卿怀恨在心,没过多久,就将他贬到硖州(湖北宜昌)。”

按礼法,朝廷宴会时的座次应按官职大小排列。然而定襄王郭英义为了向当红宦官鱼朝恩献媚,两次抬高鱼朝恩的座次。鱼朝恩不过是拍马屁的小人,凭什么排在前面?颜真卿非常气愤。同僚都劝他忍下这口气,而颜真卿回答说,这有关国家的尊严,一定要争这个座次!回到家后,就给郭英义写了《与郭仆射书》,即现在有名的《争座位帖》。

《争座位帖》局部,书于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

“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已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攻陷汝州。朝中纷纷议论,该派谁去平乱。奸相卢杞素与颜真卿有过节,于是告诉德宗,李希烈“年少骁将,恃功骄慢,将佐莫敢谏止”,得找个“儒雅重臣,奉宣圣泽,为陈逆顺祸福,不可劳军旅而服”,而颜真卿是“三朝旧臣,忠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前去劝说招降最为合适。德宗同意了。

朝中公卿得知这个消息后皆失色,李希烈决心造反,卢杞让颜真卿去,不过是为乘机铲除异己,因而都劝颜真卿不要去。而颜真卿回答说:“君命可避乎?”受命后,已74岁高龄的颜真卿“不宿于家,亲党不遑告别”,立即前往许昌。李勉秘密向德宗上奏,“以为失一国老,贻朝廷羞”,请求德宗收回成命。并派人去追赶颜真卿,可惜没有追上。

颜真卿不是不明白卢杞的险恶用心,他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已写好给家人的遗书,要他们“奉家庙,抚遗孤”,他是抱着赴死的决心去的。

《自告身书》,书于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

果然一到许州,颜真卿就被李希烈扣留了。李希烈与同党利诱颜真卿,许诺称帝后让他做宰相,颜真卿厉声喝道:“若等闻颜常山否?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师,后虽被执,诟贼不绝于口。吾年且八十,官太师,吾守吾节,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

颜真卿的忠烈赢得了李希烈的同伙周曾、康秀林的敬佩,他们密谋杀掉李希烈,尊颜真卿为帅。然而事情泄露,周曾被杀死。自此,李希烈就把颜真卿押送到蔡州的龙兴寺。颜真卿自知命不久矣,于是给德宗写了遗表,也给自己写了墓志和祭文。

李希烈称帝,派使者问颜真卿登帝位的仪式,颜真卿回答说,自己只记得诸侯朝见皇帝的礼仪:“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耳!”

唐军日益强大,李希烈战况不佳,于是派辛景臻等人到龙兴寺堆起干柴,威胁颜真卿再不投降,就烧死他。颜真卿一句话没说,纵身就向火堆扑去,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

因弟弟在叛乱中被杀,李希烈震怒,派宦官前去蔡州杀颜真卿。宦官到后,对颜真卿说:“有诏书!”颜真卿当即拜了两拜。随后宦官念诏书,说皇帝要赐他死。颜真卿说:“老臣没有完成使命,有罪该死,但使者是哪一天从长安来的?”宦官答道:“从大梁来。”颜真卿这才明白过来,这个宦官是奉李希烈之命而来,于是大骂道:“原来是叛贼,何敢称诏!”于是被缢杀,享年76岁。

闻听颜真卿遇害,将领士兵纷纷失声痛哭。半年后,李希烈被自己手下所杀,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痛诏废朝五日,举国悼念,并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此后历代之人,对颜真卿评价都非常高。宋高宗赵构御赐颜真卿庙额为“忠烈”,尊其为神。欧阳修感叹:“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罗贯中也写诗盛赞他“冲天豪气世间无”,“烈烈轰轰大丈夫”!……

一千多年过去了,我们都知道颜真卿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很多人还练过他的《多宝塔碑》《颜勤礼碑》,但是,他不仅是伟大的书法家,更是个刚直忠烈的战将。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