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打北京时,为什么袁世凯等人要袖手旁观?这里告诉你原因

有人问,八国联军打北京时,为什么袁世凯等人要袖手旁观?这是出于什么目的?下面就来详细介绍其中的原因。

袁世凯在那个时候已经和三国时期的各镇诸侯没什么两样了,袖手旁观无非就是袁在权衡了利弊之后所做出的选择!袁负责山东防务,责不在京师。1899年,也就是八国联军侵华的前一年,袁世凯因为揭发康有为等人的“图谋不轨”之法受到慈禧的赞赏,胜任他为山东巡抚。自那时起,袁就已经从天子脚下的家臣变成了封疆大吏,翅膀硬了的家雀主人是不好把控的,他也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京师的告急讯息传到山东巡抚衙门的时候,手下的将领皆摩拳擦掌、准备同那些化外蛮夷决一死战,只有袁世凯悠闲地喝着茶水、心中打着小算盘。当下面来人请命出兵的时候,直接就用若出兵京津,山东防务必然空虚,恐趁虚而入的借口给回绝了。当然这话说的也不假,袁的手下只有一万多人,分兵的话也是杯水车薪,如果倾巢出动山东就是个空壳子,如果外国军队从转战山东,京城的那位不但不会因为自己勤王而嘉奖、甚至会为了皇室脸面治自己一个擅离职守、丢失国土的罪名。既然这里外里都是自己受罪,那还不如装作不知道,让慈禧和皇帝受罪。袁自创立新军,就暴露了自己的政治野心,如今“江湖告急”,绊脚石李鸿章不动他也不会轻举妄动。

袁世凯受命创建新式军队后,就从各地招募人手,经过多年辛苦经营,已经初具规模,已经成了继李鸿章淮军之后的第二大军事团体。几年的训练,凭借自己那双慧眼,袁世凯挖掘出了一大批具有军事才能的骨干,像徐世昌、冯国璋、张勋、段祺瑞等等,后来都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军阀。而且袁在训练军队的时候,向士兵灌输最多的就是“不忠于朝廷,忠于自己(袁世凯)”这种思想。他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为自己积攒政治力量,“枪杆子里边出政权”这句话不是白来的。而在未来的政治道路上,能够同自己抗衡的就是统领淮军的李鸿章。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李鸿章人在广州,接到消息同样也是按兵不动。所以作为大清国的军事重臣、老臣,都当了“睁眼瞎”,相比之下自己一个“小毛孩”何必白白折损自己的力量呢。天塌了高个子不顶他凭啥去顶,说不定顶完还让高个子捅一刀。袁世凯能摸爬滚打到这个地位,肯定是个聪明人,他明白大清国迟早要倒台的。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如今的清朝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原先的华夏荣耀早就不存在了,谁能指望吃草的能咬过吃肉的呢。而且过分的是居然指望那些“歪门邪教”义和团,让他们挥着拳头刚洋枪。不仅国力不行、统治者的脑子也不行了。所以袁世凯断定清朝待不了多少年了,气数已尽自己又何必逞能,台架子倒了不跑难道还去扶?再说了扶的起来吗。既然大清要完,那以后中国谁说了算还不一定,面对这个未知数自己更要保存实力了。不为别的,就为能够渔翁得利,事实上最后袁确实得到了天大的好处。

综上所述,袁世凯不出兵应该就是这几点原因,其他那些手握兵权的人八九不离十也是这种想法,要么有心无力、要么有力无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