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失去爱妃而英年早逝的顺治帝,他可曾想过儿子康熙的感受?

顺治帝是大清国有名的少年天子,他出名除了占了大清第一个入主中原的皇帝头衔外,更多是因为他与董鄂妃那段让人敬佩而又深感可惜的旷世深情。可以说是,在顺治帝眼里这位美人可比自己的江山重要多了,甚至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在董鄂妃病逝后,福临皇帝不仅破制用蓝批代替朱批处理政务达四个月之久(守制是二十七天),更是在情感上达到了悲痛欲绝,不

时的潸然泪下,最后年仅二十四的福临竟然在董鄂妃去世四个月后也随她而去了。这得需要多么深厚的感情啊。但是就这么一个情感丰富的皇帝,是不是太过于自私,竟然舍得抛弃自己的老娘和儿子于不顾,留下一个危机四伏的摊子给自己的孩童皇帝,他可曾想过自己儿子康熙长大后对这件事又会有什么感受呢?

其一,在朝廷上留下了四位足以威胁到皇权的大臣。册封顾命大臣,在当时也是无奈之举,当然在面临福临要驾崩的情况下,更是必然之举,毕竟顺治的继承人还是那么小,才八岁。但是这无疑就是给康熙皇帝遗留了一个日后掌权的障碍,势必会重演一个朝廷之上君臣殊死争斗的

局面。这显然是顺治心态放不开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

其二,在地方上留下了吴三桂等三藩实力派。在顺治执掌权力的年间,可以说已经基本上消灭了入关以来残留下来的主要反清势力,南北战事大体平息,以吴三桂为首的明朝降将也开始盘算着自己今后的打算。这些极具战力的实力派将来如何安置的问题日渐摆上了朝廷的议程里。

如果此时顺治心态放开,虽然说不准能够非常顺利的解决三藩的事情,但总不至于像康熙年间那样将三藩战火烧到长江沿岸了。因为顺治帝的威严在三藩眼里肯定是要比刚亲政的康熙帝高得多,他们是不敢那么随意造次的,顺治帝是能够在气势上压的住三藩的;即便是在顺治时候开战,相信三藩绝对不会像日后那样准备充分的,而且在那个时候八旗兵战力更是比康熙时高出不少。

其三,更是在康熙帝亲政前留下了真空时期,让蒙古噶尔丹部力量迅速壮大。这个壮大可不一般,部落的首领叛乱可是持续了康乾三代七十余年。清廷更是历经数次波折才得以平定,花费的精力可谓巨大,因为这关乎大清的国运和根基。若是顺治帝的心态能够放开些,起码会在更早的时间对噶尔丹部予以限制,甚至会更早的与沙俄接洽,以至于更早的制止沙俄干涉大清内部事务的行为,这样一来估计噶尔丹部叛乱也不至于持续那么长时间。

他也许想过,也许是真的来不及想了,但终究还是走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