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的一位啃老族,遭到嫂子的嫌弃,成大事后是如何回报嫂家的

“啃老族”是现代新兴的一个具有时代烙印的名词,是指具有生存能力却不愿出去找工作,完全依赖父母来过日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整天埋头于手机无所事事的这么一群人。其实这种“啃老族”并不是现代的独特产物,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过这么一个啃老族。

(刘邦的影视形象)

此人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好吃懒做不愿耕作,常常被老父亲呵斥,让他向哥哥学习,看看哥哥多么会经营,打拼下良田数亩,日夜勤作,日子过得多么殷实,哪像你纯粹是个无赖!可是此人根本听不进老父亲的规劝,依然我行我素,呼朋唤友逍遥自在,却一事无成。

这人就是汉高祖刘邦!刘邦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弟弟,排行第四,故此名字叫季,人称刘季。刘邦不喜劳作,时人都认为此人没有志向。可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刘邦并不是懒惰,而是胸怀大志。恰逢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刘邦应时而起,转战南北,最终建立了大汉朝。

刘邦当了皇帝,还记得当初老父亲刘太公斥责他的话语,开玩笑问父亲,我和哥哥相比,哪个置下的田产多啊?“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引文出自《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刘邦的影视形象)

刘邦长得相貌堂堂,未发迹的时候,喜欢结交朋友,常常呼朋唤友到大嫂家里蹭饭。可是大哥早亡,大嫂一个妇道人家抚养着儿子,怎么经得住这些闲人吃喝?大嫂自然心疼粮食,心里很是反感。有一次,刘邦又带着几名朋友来蹭饭,大嫂忍无可忍,在厨房里用饭勺敲着锅底,表示没饭了。朋友们只得尴尬地离去,可是刘邦跑进厨房里,发现锅里还有饭,从此记恨上了大嫂。

后来刘邦登基后,分封同姓诸侯王的时候,因为心里记恨嫂子当初的一饭之怨,就是不封嫂子的儿子刘信。老父亲刘太公看不过去了,就去质问刘邦。刘邦却说,我并没有忘记,是故意不封赏的,因为大嫂根本就没有长嫂的风范,太不厚道了。后来碍于父亲说情的面子,刘邦就封了刘信为羹颉侯。羹颉侯是一个具有嘲讽意味的封号,唐朝初年的名儒颜师古注解说,“颉,音戛(jiá),言其母戛羹釜也。”戛,就是敲击的意思,暗讽大嫂敲击饭锅。

“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於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

引文出自《史记卷五十·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刘邦的影视形象)

通过这个封号,可以看出刘邦骨子里的“小”和“俗”来,一饭之怨,铭记终生,由怨生恨,不放过报复的机会,实乃心胸狭隘。寡嫂孤侄,小户人家,生活本就不易,对刘邦毫无节制的蹭饭,心生抱怨是人之常情。刘邦本是以天下为胸怀之人,却放不下这点鸡毛蒜皮的恩怨,封侄儿为羹颉侯,表面上是羞辱大嫂的妇人之见,却是在羞辱自己的为君不仁。

大嫂乃乡村一妇人,见识不高,行事不周,情有可原。刘邦念念不忘大嫂的不仁,用羹颉侯的封号来羞辱她,睚眦必报的心态,岂不是反倒显得刘邦自己也是妇人之见,与大嫂何异?再说了,在大嫂敲击饭锅之前,刘邦和朋友们也蹭过大嫂家不少饭,那些饭的恩德呢?岂不是喂狗了?用一顿饭的怨否定了多顿饭的恩,实在可恨可笑!

(参考史料:《史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