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身名门却沦落风尘,遇上民国四公子之一,命运从此改变

在近现代中国,“潘素”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这在很大程度上或许应归结于她处世的低调。

几年前,有家媒体曾做过一个民国名媛排行榜,潘素赫然在列。有意思的是,她在众多上榜者中,可能是唯一曾在少女时代乞食于青楼的名媛,却又是结局最幸福、最圆满的名媛。

20岁以前的潘素,经历了人生中最惨痛的三件事:一是家境衰败,二是痛失母爱,三是寄身青楼。

其实她的原名叫潘白琴,祖上是苏州很有名望的豪绅,不过传到她父亲潘智合这一代,家道就急转直下了。老潘只是正宗的纨绔子弟,整天游手好闲、花天酒地,不坐吃山空才怪呢。摊上这么个爹,潘白琴的名门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也没有得到太多真正的父爱。

好在潘白琴还有个好妈妈,把自己的嫁妆都变卖了,让女儿跟着当地名师学习棋琴书画、诗词歌赋。而小白琴在绘画方面兴趣尤为盎然,用功也最多,这为她日后在这方面的功成名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潘白琴13岁那年,最疼爱她的母亲却因病去世,这让她无比悲凄。接下来,父亲续娶,后妈真是传说中那种凶悍恶毒的后妈,动不动就对她又打又骂。

真正的噩梦还在后头,而且在潘白琴心头留下来可能一生都挥之不去的阴影——后妈竟然为了“开源节流”,硬逼着豆蔻年华的潘白琴去妓院弹琵琶挣钱。

一个名门闺秀,竟沦落到这个地步,这是潘白琴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在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里,她经常从梦中哭醒。

但这一切的厄运,都因为一个男人的出现而成为过去式,她的人生迎来了大逆转。

这个像及时雨般出现的男人名叫张伯驹,在当时的潘白琴眼中,他身上几乎集合了一个男人可以拥有的所有优点:一是有名,号称是“民国四公子”之一;二是有钱,本身就是收藏家,没钱怎么行:三是有才,除了收藏,他还精通书画、诗词、戏剧等等,堪称是民国文化界的精英;四是有趣,他自称有四大嗜好,分别是文物、女人、吃喝、读书,这么会享受人生的人,能不有趣吗?当然,他最难得的是有情有义,不仅对潘白琴一见倾心,而且自从与她确实关系之后,似乎突然之间对其他所有女人都失去兴趣,全身心地爱着潘白琴。

面对这么一个有名、有钱、有才、有趣又有情有义的男人,潘白琴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他们很快就结为夫妇,当时,潘白琴20岁,张伯驹37岁。婚后不久,这对夫妇在皈依了佛门,并得到一位知名法师所赐的法名,潘白琴干脆把“慧素”这个法名中的“素”字作为自己的新名。

只不过,风流公子毕竟是风流公子,在娶潘素之前,他早已有过一妻两妾。潘素一开始并不知情,但知道后已经离不开这个魅力无穷的男人了,更何况,那年头男人有个三妻四妾再正常不过了。

虽然潘素是在1935年以张伯驹四姨太的身份进入张家,却成为张伯驹生命中最后一个女人。其原配夫人李月娥于1939年病故,二姨太邓韵绮、三姨太王韵缃分别在1948年和1952年与张伯驹离婚。只有潘素一直陪伴张伯驹到他1982年去世。

正如前文所说,潘素在20岁以后的人生是非常圆满的,这种圆满不单单是爱情和婚姻上的双重圆满,还包括她在个人事业、社会声誉与人生长度这三个层面上的圆满。

在个人事业方面,潘素成为了中国近代一位知名的女画家。张伯驹在与潘素结识后不久,很欣赏她在绘画方面的天赋与悟性,曾礼聘多位绘画名师对她加以指点。在山水画名家汪孟舒的点拨下,潘素此后专攻青绿山水,造诣越来越深。此后,她又经常与张大千、刘海粟、陈半丁等画坛巨擘交游酬唱,功力日见精进。

全国解放后,潘素与丈夫共同热心支持、积极参与新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曾多次与一众名字共同为新中国成立等奉献了很多传世名作,得到主流艺术界众多人士的赞誉。

到了潘素晚年,她的画作更是蜚声海外,画坛大师张大千见到其作品后,更是惊讶地给出了“神韵高古,直逼唐人”的高度评价。

可以说,潘素虽然嫁给了一代名士张伯驹,却始终没有放弃对自身社会价值与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在个人事业上绽放出了令世人瞩目的璀璨光芒。

在社会声誉方面,一度乞食于青楼的潘素无论如何想不到,日后她竟然成为当时中国的“大众情人”。

从流传到今天的潘素照片不难看出,青年时代的她,眉清目秀,身段窈窕,气质高雅,端庄大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女。尤其是那种腹有诗书气自华、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雍容气度,更是令无数人为之着迷。再加上她在绘画、音乐方面都有着很深的造诣,浑身上下更是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才气与魅力。也难怪在当时,很多见到过潘素的人会把她视为心目中理想的情人、倾慕不已的对象,用现在的话来说,她就是一位颜值高、气质好又有才华的女神。

潘素出名了,但她并未把自身的功成名就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进程剥离开来。

当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之后,她多次作画义卖,为支援这一战事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丈夫张伯驹一次又一次国家的珍贵文物即将流失到国外而痛心疾首、寝食难安时,潘素总是毫不犹豫地支持丈夫,不惜变卖家产甚至是自己的首饰也要去尽力挽救国宝。

不仅如此,这对爱国夫妇从1956年起,就陆续把他们耗费了无数心血、财力收藏的书画珍品无偿地捐献给国家,实在令国人无比钦敬。这一切,都使得从旧中国走过来的潘素和张伯驹在新中国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望。

1992年4月,潘素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出生于民国初年的她,一生经历了中国新旧交替最为风云激荡的时代,能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进入繁荣发展的快车道之时离世,想必她对自己的人生长度也了无遗憾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