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城门

苏州的城门新景观

新相门

新相门

新平门

新娄门

新阊门

这些都是苏州新建的仿古城门景观,非常漂亮!古时的城门是不是这样?我们试着了解一下……

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吴国的都城“阖闾大城”建成(据传由伍子胥设计建造)。虽是土城,据说那时便已有了八座水陆城门。五代后(公元922年)吴越王以砖砌苏州城,城墙和城门应该比较牢固和整齐了;南宋、元、明、清又数度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实力重修苏州城,苏州的城门便也发生过很多变化。我们如今看到的城门,其模样和位置,应当大致是上一代的风格延续。

明初时曾大规模修建苏州城;清康熙元年(1662年)巡抚韩世琦又改筑苏州城墙,墙高二丈八尺,女墙高八尺。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遗迹,基本上是这两次修建的成果;至民国,又有部分修整变化。

《康熙南巡图》中的苏州阊门

苏州城内河流纵横交错,堪称水城,因此,苏州城门的特点向为水陆并重。关于苏州城门的历史变迁可以参阅:“苏州热线”的《苏州水陆城门》。苏州的大部分城门几经变迁,留下的影像资料却非常有限,有网友[藍風]最早在[西祠胡同]的《苏州的老城门(纪念苏州建城2520年)》一文、网友[如新狼犬]的博文《沧桑老苏州》扒出和列举了一些图片,估计是苏州城门最老的影像资料了!可以看看苏州老城门的一点“老”风貌。

苏州旧城墙

历史记载的苏州城门名称有许多版本,真实的城门在各个历史时期又有封闭、开通、拆毁、新建。这里仅以现存遗址和现呼名称为参照,图文罗列。苏州老城呈长方式“亞”字形,一般地,四边每边设两城门,故有苏州八门之称(平、齐、娄、相、蛇、盘、胥、阊)。

事实上,现在能够罗列出的古城门为九门(多出葑门):自北向南顺时针分别为:平门(巫门)、齐门(望齐门)、娄门(缪门)、相门(干将门、匠门)、葑门、蛇门、盘门(蟠门)、胥门(姑胥门)、阊门(破楚门)。

【平门】

平门,古亦称“巫门”;因商朝贤臣“巫咸”的墓地在城门附近,故名“巫门”;据说,因篆书“巫”与“平”相似,久之便讹传为平门。

从苏州火车站隔岸看平门夜景

又相传公元前505年,伍子胥率兵从平门挥师北上,终于打败齐国,凯旋时即是从平门入城的。百姓也多以此相传,称平门。

平门桥和平门景观

据《吴门表隐》载:“自桃花坞直北,宋时塞。门外达平门塘,出毗陵。”民国15年,在齐门以西,开了平门,后发生齐卢之战,因风水之说,苏城像蟹,但不能有八脚,故废塞平门。

旧平门、平门桥

民国17年(1928年),为沟通火车站与观前街的交通,重辟平门,为2个并列的高大城门洞。有外城河而无内城河。城门上无城楼,亦无水城门。平门1958年拆除。

旧平门

【齐门】

齐门,位于城北,因门朝向当时的齐国而得名。据《吴越春秋》记载,齐国惧怕强大的吴国,齐景公将女儿作为人质婚配给吴王阖闾的长子波;齐公主幼小,日夜号泣成病,阖闾为安慰齐女思亲之苦,造齐门城楼以便她遥望齐国,故齐门也称望齐门。齐门是个有着凄美故事的城门。

齐门夜景

忘齐石牌坊

齐门,内城门西侧有水城门,门上建有城楼,俗称鼓楼。齐门瓮城为半圆形,外城门外有吊桥。五十年代拆除城门城楼,七十年代建水闸时拆除水城门。

旧齐门水城门

【娄门】

娄门,位于城东北,一般的说法为,原称疁门,秦时城东南有古疁县,至汉王莽改为娄县,该城门随改称娄门;但也有说法称,因门外是昆山以及依傍的古娄江(古代昆山有大片湖泊贯通浏河至长江),而江两岸女子皆头顶竹“娄”载物,城门也因而得名。

娄门景观

娄门,水陆城门各有外、中、内三重,陆城内城门上筑有城楼,三重城门之间有空地和闸门,水门三道也有闸门,瓮城将三重水陆城门全部包围,呈长方形。外城、中城及内城上的城楼约在1948年拆除,1958年,内城门和水城门先后又被拆除。

旧娄门

旧娄门水城门

大名鼎鼎的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拙政园”,就相伴在娄门之侧。据说,娄门还有一种现在已经绝种的“娄门鸭”,可惜这种在历史上曾经大大有名的鸭子,已然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娄门夜景

【相门】

相门,位于城东,原曾称“干将门”、“匠门”。据传吴王阖闾曾命干将于此设炉铸剑(古代吴地有干姓氏族,极善手工技艺,所以也有称兵器为“干戈”的,“干将”即为干氏后裔),此门便称“干将门”;而“将”又变声“匠”,其时,“匠门”确因附近聚集工匠,因而名副其实;后讹传为相门。

相门及相门桥景观

相门,在宋初时即被填塞,1936年左右重新开通,并建相门桥。当时因为苏嘉铁路筑成后设立了相门车站,为方便交通,乃重开相门。据老人回忆,相门没有专门再建城门城楼。相门桥后来被日本人炸毁,至五十年代末河上只剩下几根桥桩。

旧相门城墙

【葑门】

葑门位于城东,相门的南侧,一说初名封门,以封禺山得名,又因周围多水塘,盛产葑(茭白),遂改为葑门;古葑门外确为大片沼泽,“葑”之原义也有杂草丛生、湖沼之地的意思。

葑门不在古八门之列,《越绝书》《吴地记》都有记载是越国攻打吴国时所破的城墙开辟所致。如此说来,此门即是吴国的亡国之门。

远处的旧葑门城楼

葑门,内城门跨葑门大街(今十全街东首),上有城楼,与今盘门城楼相似,1936年城楼被拆除。水城门与内城门并列,六十年代末新开外城河时水城门被拆除。瓮城为半圆形,外城门在安利桥堍。

旧葑门敌楼和水城门

【蛇门】

蛇门,按古时天干地支的方位,吴国在辰位,属龙,越国在已位,属蛇,故蛇门上置木蛇一条,北首向内,表示越臣属于吴。历史的进程总是让人啼笑皆非,阖闾为了压制越国建造了蛇门,但最终还是越国灭掉了吴国。在苏州的八座城门中,没有比蛇门更短命的了。

旧蛇门

又传说是战国时期春申君(楚国攻占越国后将苏州分封给春申君)在吴地所造。 唐·陆广微《吴地记》:“ 蛇门南面有陆无水,春申君造以御越军,在巳地以属蛇,因号“蛇门”。

蛇门景观

蛇门何时封闭,没有记载,1952年开辟南门时,曾在城墙下挖得一方界石,上书“蛇门”两字,很多人都亲眼目睹。可惜那时保护文物意识淡薄,此石竟被附近居民取去,今已无法寻找。

蛇门夜景

【盘门】

盘门,位于城西南,初名蟠门,据说伍子胥造城时门上曾置木刻蟠龙,以镇住越国;后来才慢慢发展为“水陆相半,沿洄屈曲”,而得名盘门。

旧盘门外

旧盘门内

另外,平时不开东门,表示“绝越”。现存盘门乃元代重建,清初修建门楼,题以“龙盘水陆”额,此门水陆两门并列,两道陆门间为瓮城,盘门是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陆城门。它的存在,为苏州的水陆城门提供了唯一一个弥足珍贵的实例。

盘门景观

盘门景观

盘门,水陆两门并列,各有两道陆门和两道水门。两道陆门间为长方形瓮城,陆门上原有城楼,毁于抗日战争时期,现城楼是1986年为迎接苏州建城2500年时重建。

盘门夜景

【胥门】

胥门,位于城西,又名姑胥门,因姑胥山得名;也有说法,古代“姑苏”的写法即为“姑胥”,胥门因而得名。至于相传伍子胥宅于近处,且后又悬头于此门,便称“胥门”,疑为讹传。

旧胥门

胥门遗迹

胥门是苏州城门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因为它与传奇人物伍子胥有着太多的联系,即便后代学者再考证胥门与伍子胥并无联系也无用。对于为吴国立下丰功伟绩的人物,苏州的老百姓心中自然需要有这么一座门以作纪念。除了“伍子胥宅在其傍”,胥门又挂过伍子胥的头颅的传说之外;还传越国攻到城下时不敢贸然入城,“望吴南城,见伍子胥头巨若车轮,目若耀电,须发四张,射于十里”,“即日夜半,暴风疾雨,雷奔电激,飞石扬砂,疾于弓弩”,越兵在胥门下供大雄鸡祭祀伍子胥,低声下气地请求让道。甚为传奇。

胥门外伍子胥像及远处的万年桥

现在胥门外已高高地耸立起伍子胥的石象,历史的变迁并没有让人们忘记这位苏州城的“始创者”。这也说明,一个人物的功过是非,老百姓自有公论并会代代相传。

清代桃花坞木版画胥门万年桥

胥门,也称老胥门,在万年桥以南。战国春申君测知太湖地势高过苏州,为免城内遭泛滥之灾,就把胥门水道加以封闭,此后胥门便无水门。胥门内城在百花洲,瓮城为梯形,奇怪的是胥门外城门不是正面朝西,而是朝南,想必古人大概是想避开兵火的直接冲撞吧,这样做似乎安全些,但却给人进出带来了很大不便。行人须经学士街,由内城门进瓮城,朝南出外城门,再沿河北上走几百步,然后才能上万年桥。

胥门景观

胥门外环护城河游船码头

【阊门】

阊门,位于城西北,又称阊阖门、破楚门,古代风水中此门为天门,能“通阊阖风”,破强敌(当时楚国为西面敌国),即呼此门为“阊阖门”,后才渐称阊门;相传公元前506年,阊门是孙武、伍子胥等率吴军伐楚的出发地和凯旋地,从此阊门亦号破楚门。伍子胥象天法地始筑吴都,阊门便是这座城池“气通阊阖”的首门。

阊门景观

而阊门享有盛名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明清时期是全国最繁盛的商业街区,包括城外的南濠街今南浩街上塘街和山塘街,以及城内的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与这些街道平行,又有外城河、内城河、上塘河(京杭大运河古河道)、山塘河(通往虎丘)分别从五个方向汇聚于此。

旧阊门

旧阊门

清乾隆年间的名画《姑苏繁华图》《盛世滋生图》都表现了当时阊门至枫桥的十里长街,万商云集的盛况。

《姑苏繁华图》阊门

从《姑苏繁华图》中可以看出,阊门内城门临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上有城楼,类似盘门城楼。外城门靠吊桥,瓮城为长方形,瓮城内另有套城,并还有南、北两个童梓门。南童梓门通今南新路,北童梓门通北码头。大约是在太平天国战争中,阊门瓮城被毁,剩下内城与套城。

阊门夜景

1927年市政筹备处工务局进行建设时将套城拆除,又将原来狭小的旧城门拆除,并于1934年仿金门罗马式建筑改建城门,改建后的阊门共三门,中为车行道,两侧人行道。阊门水城门则在内城门北,跨下塘街河,解放初尚有木栅门,五十年代拆除,现仅存水城门基础。水城门外的石级梁桥聚龙桥,七十年代初改成了水闸。2004年重修阊门。

阊门外七里山塘街景观

苏州城门详细的历史沿革,感兴趣的网友还可以参阅“苏州杂志”官方网的《苏州城门古今谈》。

接着,我们再看看现代新城门:

【金门】

金门,位于阊门南,城内通向观前街、与阊门商业区相连,城外接通新建的南新桥(1921年);民国时期新建(1922年)。金门建后第二年即发生了军阀齐燮元和卢永祥的江浙战争,祸及苏州。士绅们认为开了金门不利,便重又砌没,另在其南60米处开辟新阊门。新阊门与景德路对直,似乎方便了,但出城后还得拐个弯再上南新桥,加上位置和高度皆不相宜,于是1929年动工重新开辟金门,1931年竣工,外与南新桥连成直线,内与景德路曲线相接,城门系罗马式,也设三门。

金门

【南门】

苏州解放后,为繁荣经济,便利城乡交通,于城南延伸三元坊(今人民路)开辟南门,建造人民桥。但未筑城门,仅将城垣拆除,成为苏州城南的一个出入口。所以,南门并非指某一城门,现仅是苏州的一个区域名称。

南门人民桥夜景

南门外出通道

南门汽车客运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