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剑》中崇祯要杀自己的女儿,看似残忍,但我们却应该赞扬他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典型的历史与传奇的结合,这一特点在《碧血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崇祯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历史上的末代皇帝往往被人认为是昏君(这种认识倒有一定的道理),崇祯也不例外。但在《碧血剑》中,他是主人公袁承志的杀父仇人,是作为主人公的对立面、复仇的对象出现的,可以说是小说的反面人物。

这个反面人物在仇人袁承志的眼中,却是这样的一种形象:“袁承志望着崇祯,想起父亲舍命卫国,立下大功,却被这皇帝凌迟而死,心中悲愤痛恨之极,细看杀父仇人时,只见他两边脸颊都凹陷进去,鬓边已有不少白发,眼中满是红丝,神色甚是憔悴。此时夺位的奸谋已然平定,首恶已除,但崇祯脸上只是显得烦躁不安,殊无欢愉之色。袁承志心想,他做皇帝只是受罪,心里一点也不快话。”在袁承志眼中,崇祯既不是一个昏君,也不是一个暴君,甚至也不是一个皇帝,不是一个仇人恶棍,而是一个普通人,甚至有几分憔悴、几分可怜。这是一种特殊的写法,也塑造了一个特殊的皇帝形象,是将他当成一个人来看待的。一方面固然写出了袁承志特殊的眼光和特殊的观察心理,另一方面这也正是金庸有意为之,要把崇祯当成一个人来写。

最值得我们探讨的,还是崇祯皇帝最后的时光。

在李自成攻破皇城之际,崇祯要杀掉自己的女儿一长平公主阿九,结果将她右臂砍断。幸好袁承志及时出现,才从崇祯的剑下救出了阿九。袁承志大骂崇祯皇帝:“你这狠心毒辣的昏君,什么人都杀,既害我父亲,又杀你自己的女儿。”绝大多数读者也认为崇祯不是疯了,就是丧心病狂,简直全无人性。但实际上,这正是崇祯的一种人性的表现,他杀自己的女儿,固然有丧心病狂的因素,眼见国破家亡,本来就暴躁刚愎的崇祯势必更加疯狂。

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则未尝不是出于对女儿的爱。在杀阿九之前,崇祯说了一句话:“孩儿,你为什么生在我家里?”这句话是饱含深情,又饱含深意的。生在皇家有时未必幸福幸运,比如现在的崇被家就是这样,李自成攻进皇城,眼见大势已去,与其受到乱兵的折辱,还不如一死了之。崇祯要杀阿九,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杀她是为了使她不遭受凌辱。堂堂大明朝的公主,当然不能落入乱军之手,况且崇祯自己也准备一死。袁承志要杀掉崇祯,为父报仇,崇祯毫无反抗之意,只叹道:“你动手吧!”说罢闭目待死,这表明崇祯死志已坚,所以尽管袁承志不杀他,他自己也选择了上吊自杀。

崇祯的自杀既可以说是刚愎自用,也可以说是显示了他最后的高贵和庄严;既可以说是绝望而死,也可以说是悔恨而终。那么,他要杀阿九,也就不那么简单了,至少不会是他的残暴成性所致,其中包含了特殊的慈父心肠。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我们可以强烈地谴责崇祯;但站在皇室的角度,我们不仅不该谴责他,反倒应该赞扬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