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走得是群众路线,为什么没有取得最后成功?

刘备自从起兵,就一直高举一切为了天下苍生黎民的大旗,做的还是很成功的。不管是援助徐州,还是携民渡江,几十万百姓追随,不但将帅一心,而且将军也战不惜命。

可是,刘备既然做到这样成功,为什么依旧没取得最后的成功呢?这就需要从好几个方面来加以综合分析:

第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刘备对黎民百姓好,一切为了天下黎民苍生的大旗举得也很高。可曹操在这方面,做的比他更好。曹操为了解决军粮问题,不是加大征收的分量,而是首创了驻军屯田,不但解决了军粮,而且还让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而刘备因为一直没有固定地盘,所以他的大旗对老百姓来说更多的时候只是口号,对百姓来说就是一个画饼。

第二,背景和人脉很重要。曹操一直在朝为官,不但家族势力庞大,而且人脉也比较广,而刘备起兵前一直都是织席贩履,在实力和人脉上落后了曹操好大一截。当刘备还在四处奔波的时候,曹操就已经颁布唯才是举令聚集天下人才了。时间上比刘备占了先机。虽然刘备以皇叔作为招揽英雄的一个政治招牌,但曹操直接挟持了天子,比刘备的招牌更硬,更直接,更好使。

第三,由于曹操先行一步唯才是举,帐下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可以集思广益。而刘备人才匮乏,意见比较单一,往往会出现偏差。比如,同样的问题,曹操的谋士可以提出好多意见,供曹操参考选择。而刘备方面往往都是诸葛亮一个人的主意,近乎一言堂。

第四,法度与人情不可混乱。曹操的执法比刘备严明。对影响全局的事情,曹操严厉追究绝不姑息,哪怕是爱将夏侯惇、曹洪,都要斩,虽然最后只是做了个样子,但震慑是很大的。而刘备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惩罚,顶多责怪几句。张飞丢失徐州、关羽放走曹操,都只是说说而已。这就让军令的严肃性大打折扣。好像制度都是给别人定的,不是给关张的。

第五,临危决断重协调。刘备的决断能力比曹操差很远。曹操听取了别人的建议之后,自己进行甄别之后迅速拍板。而刘备虽然能接受意见,但对错误缺少协调能力。比如魏延,明知道诸葛亮对他有偏见,但他临死都没有给解开疙瘩。

第六,主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刘备心理承受能力比曹操差,有些输不起。曹操也不是常胜军,一生打败的战争很多,好几次都输得一塌糊涂,可还是谈笑风生,有点大不了重新再来的气概。而刘备,小战役失败还能承受,可是夷陵大战,自己就彻底泄气,更别说鼓舞士兵了。

第七,地理优势只管重要。刘备在地理上不占优势。虽然西川是天府之国,可比起中原,还是比较贫穷的。总归那是个偏远的地方,在发展经济和募兵上,相对中原都相差甚远。

总之,一场战争,不管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取得最终胜利,都是多方面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绝非某个单一的方面所能决定的。综上所述,刘备虽然路线确定的没错,而且也执行了,但综合因素的配合上,依旧处于劣势,所以,不能取得最终胜利,也就见怪不怪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