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老兵回忆68年前一场战斗,最后一番话观点与众不同!

2012年,时年85岁、曾担任上海市吴淞医院院长的新四军老兵张格海深情回忆了68年前一场鲜为人知的战斗。耐人寻味的是,这不是一场胜利的战斗,而是一次让新四军付出了两死三伤代价的失利。这就有些颠覆人们的认知了:作为军人不标榜战功,却念念不忘让人痛心的失利,张格海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那是在1944年8月,新四军第四师第二十七团奉师长彭雪枫的命令,在一天内以急行军的速度从古邳赶到灵璧、宿县、津浦路以东地区。因得知顽军段海洲、苗秀霖三十三师和津浦路西顽军王毓文一个军妄图前后合围新四军第四师西征大军。二十七团迅速赶到敌人前面,将路东敌人歼灭。

胜利完成后卫任务后,二十七团又跨过路西赶到夏邑与前锋部队会合。随后又接命令,二十七团迅速返回津浦路西侧,将日伪据点太平集、大小年圩子、火神庙逐个全部铲除掉,该团接连打了一个又一个大胜仗。

在完成任务后,上级让二十七团抓紧时间休整。一营担负轮流警戒时,发现固镇日军出动向新四军边沿地区进行蚕食、驻守活动。

据情报反映,日军是白天来夜里回,晚上固镇只有少数伪军看守。或许是求胜心切,这时候一营营长尹瑞九犯了个错误,他未经查实情况,就想趁夜顺手把驻守在固镇以西何集子的伪军临时据点端掉。

那天夜晚月光皎洁,其实并不太适合搞突袭。也许是认为胜券在握,有点轻敌,一营指战员还是按计划出发了。

谁曾想战场上的情况变化多端,并不完全按照设想发展。一营事先侦察时知道村子的西北角有条沟,只要顺着沟走就能到据点后面,然后就可发动袭击,一个冲锋打他个措手不及,拔掉据点。而那天晚上带路的老乡不知是紧张还是什么别的原因,走了一半竟不认得路了。

正处4月中旬,由于对地形不熟,向导也找不到接敌运动的地形,部队就在月光下围着敌人据点转。

尹瑞九命令二连直接从开阔地冲进去。支部负责人韩维新带着一班冲到离据点50米处时,敌人突然向新四军猛烈开火,瞬时猛烈的枪弹密集而下,二连战士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

平日里那浪漫、诗意的月色,此时成了敌人的帮凶,明晃晃的月光把新四军战士的行踪照得清清楚楚,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敌人的眼皮下。

据点内日本鬼子嗷嗷叫,伪军也在乱叫。原来里面实际上并不只有少数几个伪军,而是有整整两个中队的日军加两个中队的伪军,火力非常强。尹瑞九随即下令停止进攻,原本计划的偷袭只得取消。

此时韩维新已经身负重伤,不能动弹,没能撤退下来。连长姜建光命令一排长田争明带一个战士上去救他。可韩维新只是把装有文件的公文包交给一排长田争明,令他快点退下,说:“不要再派人来了,我自己会对付。”

连长姜建光和指导员魏远成见未将老韩救下,派出军医张格海再上去把韩维新背下来,或帮他把伤口包扎好。

张格海从麦杆地里贴着地皮爬上去,韩维新见他上来,要他不要靠近自己。此时营部、连部撤退的号声吹响了,韩维新知道自己已不行了,举起手中的驳壳枪对自己扣响了扳机。

张格海面对这惨烈悲壮的一幕真是心如刀绞,但他仍尽力爬了过去,发现韩维新已经牺牲,便含着眼泪从他手中轻轻取下驳壳枪,回来交给了连长姜建光。

张格海知道这枪是韩维新的心爱之物,它还是火神庙战斗中从敌人手里缴获的西班牙式。张格海未能把韩维新抢救下来,见到这把枪,多少心里能有些安慰。

这是一次没有打胜的战斗,付出了两死三伤的代价。张格海本人在那次行动中,因意外而受重伤,在昏迷中辗转经过3个省、几道封锁线,才转到后方医院。又因严重感染,昏睡了5个月,总算又活了过来,实属不幸中的大幸。

回首往事,85岁的张格海老人最后所说的一番话发人深省:“今天我把这些陈年往事说出来,是为了让大家珍惜和平美好的生活,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八年抗战,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不知有多少将士血洒疆场,有多少仁人志士献出生命,这包括那些‘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英灵。正是他们的血肉筑起了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请记住,战争不完全是胜利和辉煌,在战场上,还发生过这样的战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