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是追求 安身立命求快乐

感谢信任,文武双全来自《旧唐书·李光弼传》:“蕴孙、吴之略、有文武之才。”一般指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也作”文武全才”。

在古代从商周开始,对一个人文方面就是要求一个人对四书五经六艺精通。所谓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当然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唐武瞾开始,就实现武科举选拔,那些考试内容应该就是古人对武一种追求。举重、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此外对考生外相貌亦有要求,要“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宋代时规定武举不能只有武力,要“副之策略”,问孙吴兵法等。到了明朝时更改为“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如果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不能参考武试。初期的笔试考三题,试策两题,另一题论考四书。后来四书的题目改为默写武经。武试则最少要求骑射九矢中三,步射九矢中五。至清朝时,改为先试马步射,马射二回六矢,中三为合。步射九矢中五为合。之后比力气,包括拉硬弓、舞刀、举石。弓分八、十、十二力;刀分八十、一百、百二斤;石分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合格者才考笔试。

当然,社会发展到现在,文武双全,个人理解就是有一个健全身体,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某一个方面有特殊才能。譬如一个平常人,文能阅读,能有一技之长,武就是即使没有施展才能机会,也能够安于日常中简单体力劳动,能考体力劳动获得生活能力。用句通俗话:琴棋书画诗酒茶,柴米油盐酱醋茶。

其实,一个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能随意而安,终身学习,即使一个外卖小哥,也能在诗词大会上惊艳四射,那就是文武双全!

厷一世界读书日于2019年4月23日夷陵吾同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