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宋国,为何会在春秋战国时期活成了一个笑话?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奔波在各国之间,宣传自己的主张,说服诸侯们变法图强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这些人在阐述自己的主张的时候,会时不时举个例子,这样就会比较有说服力。诸子们虽然主张往往不同,说服的对象也不同,但他们不约而同的在举例子的时候喜欢这样的开头:

“从前有一个宋国人,他……”

有时候是为了活跃气氛,有时候是为了增加说服力,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终归都是在黑宋国人,笑话宋国人。

比如《孟子》中的“揠苗助长”和《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这两个故事讲的都是宋国人,其传播程度和“锄禾日当午”以及“床前明月光”有的一比。这两个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里就略过去说几个其他的“宋国人”故事。

《庄子》中讲了两个宋国商人的故事,一个做衣帽生意的宋国人想将自己的商品卖到“断发纹身”的越地人,另一个宋国人则是祖祖辈辈都在河边漂洗棉絮,为此这个宋国人发明了“不龟手药”来防止手的龟裂,有人听说后,就拿出百金来购买这个药方在吴王那里换得了封地,而这个宋国人还是和他的家人们继续漂洗棉絮。

再比如《列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位宋国人,他在路上捡到了一张别人遗弃的废借据高兴得不得了,拿回家中藏起来,并偷偷地拿出来看上面的日期,对邻居说:“我发财的日子快到了。”

还有《韩非子》中一个很会酿酒的宋国人,他酿的酒非常的好,很多人也知道,但是等到他的酒酸了也没有人去买,为什么呢?因为他家里养了一条非常凶恶的狗,人人望而生畏,根本不敢去他家买酒。

凡此种种,在《战国策》、《淮南子》等古籍中也不乏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宋国人……”,好像战国的大师们不约而同的都以黑宋国人为乐,其他的诸侯国比如郑国等也会被拿出来讲“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故事,但频率不大,只有宋国人才有这样的待遇,得到了一众大师的青睐。这些大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人们对于宋国的看法,即觉得宋国就是一个笑话,那么宋国真的是一个笑话吗?又为什么成了一个笑话?

实际上整个春秋战国时代,宋国在诸侯国之间都显得格格不入,这种格格不入在一开始就注定了,这个主要是四个方面促成的。

第一点就是宋国人的血统高贵,宋国人是殷商后裔,即前朝王室之后,为子姓宋氏,开国之君就是帝辛(我们通常所说的商纣王)一母同胞的兄长微子启。微子启和帝辛之间还存在着很残酷的斗争,原因就在于两人虽然是一母同胞,但帝辛却是正儿八经的嫡子,而微子启出生的时候他们的母亲并不是王后,因此最开始只是庶子,所以,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继位的是帝辛,而不是微子启,这造成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后来商朝之所以被灭,还有微子启的一份功劳。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微子启也算是西周的功臣,而且按照当时的规制,即便商朝已经被灭,但是他们依旧可以享有后人的祭祀,因此宋国的建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定都还是原来的商丘。

第二点就是宋国的公爵身份,宋国建国的时候是被封了公爵的,这在当时很高贵的,当然也的确符合宋国人高贵的血统。只是到底是前朝人,西周王室很重视,不代表诸侯国们会服气,毕竟最开始分封的公爵诸侯国是非常少的,虢国、虞国、鲁国、宋国等,而吕尚(姜子牙)的齐国仅仅是次一等的侯爵国,宋国明显并没有得到大家的承认,或者说面上承认,心里是不服气的。

第三点就是经济方面的原因,西周是典型的农耕经济,而殷商则是农耕经济和商业经济相结合的,这种传统自然被宋国人继承了,而且宋国的地理位置本就是非常便利,农商发展的都很好,是一个非常富裕的诸侯国。

第四点就是文化方面的原因,宋国人直接继承的是殷商文化,是真正的贵族,他们继承的文化在当时的人看来是比周礼还要迂腐的文化,宋国因此在发展中也吃尽了苦头,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人们开始形成一种功利主义的心态,并将其付诸在国家的发展中,而宋国还坚守着传统的礼仪不知变通,更显得格格不入。

但如果仅仅是这样,宋国顶多就是被孤立或者偶尔嘲讽一下,不会成为战国时期诸子们黑的对象。问题就在于宋国不仅有上面的几点早就注定了的事实,更在于明明是这样的一个宋国,它还很有野心,还不甘于其他诸侯国之后,但很明显的一个事实是,宋国的能力撑不起它的野心,在一系列事件之后终于成为了人们的笑话。

宋国既然是殷商遗民,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在继承制这个问题上,还是存在着两种的,即“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这就导致了会时不时出现内乱,内乱不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宋国的强大,所以在很长的时间内,宋国都处在这样的内乱中,这不免让其他诸侯国看了笑话。

宋襄公是宋国历史上第一位野心勃勃的国君,他想要从齐国手中接过霸主之位,但是很不幸的是宋襄公同时又是一位严格遵守礼仪的人,所以他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让别的诸侯国臣服,只是并没有几个国家搭理宋国,宋襄公本来想拉拢楚国支持自己,结果和楚成王闹了不愉快,来了一个泓水之战。

泓水之战中,宋襄公严格按照战争礼义,楚军没渡完河不攻,楚军没形成阵仗前不攻,一直静静的等着楚军准备好了才开战。毫不意外的宋国输了,天下最守礼仪的宋襄公和天下最不守礼仪的楚成王相遇,注定是一场悲剧,宋襄公因此成为一个可笑之人,他有错吗?当然有,那就是生错了年代,在春秋战国这个礼崩乐坏的时期,竟想着完全按照礼仪做事,而且对方还是来自蛮夷之地的楚国。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宋国的霸主梦注定只能是一个梦。

但这并妨碍宋国在夹缝中生存,不断干涉郑国和卫国的国事,对外的小战事也很频繁,但同样的,宋国还曾利用自己的外交手段促成了两次弭兵之盟,也算是为中原赢得了短暂的和平和发展机遇。

等宋国终于丢掉自己的不合时宜而行王政的时候,已经到了战国中后期,宋国在公元前329年迎来了一位强悍的国君,即宋康王。这位通过政变上位的国君野心勃勃,在前318年自立为王,开始称宋康王,然后东攻齐国,西击魏国,南伐楚国,短时间内将宋国的版图扩大了不少,宋国因此强盛起来。但是宋康王的强势却为宋国带来了灭顶之灾,宋国之地本就是膏腴之地,是各个诸侯国觊觎的所在,大家都想打宋国的主意,宋康王这么一出击,直接让他们联合起来准备瓜分宋国,最终在前286年,三国将宋国瓜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