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总想做官?孔子是官迷吗?

孔子很想从事政治,可惜事与愿违,一生也不得志,周游列国十几年,却没有人肯重用他。那他为什么这么想做官呢?孔子是官迷吗?

孔子急于从政做官,不外乎三个原因:

一,实现他的政治蓝图。

孔子一心想着推行仁道,恢复周礼,实现他的政治主张。如果不从政实践的话,他的那些政治主张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一点用也没有,并且也无法验证他的主张是对是错。在《论语.阳货》中,孔子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就是说如果有人真的想用我,我就把会把我管理的地方变成东周那个样子,这就是他的政治理想。

二,实现他的学术主张。

除了政治主张,还有孔子的道德理想,他要用他的这些伦理道德去教化人民,敦风化俗。如果不当官,就没有机会去教化人民,这些理想也无法实现。所以在《论语.阳货》中,孔子对子路说:“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难道我就是中看不中用的匏瓜吗?只能挂着,不能吃?

三,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孔子代表的是士人和君子,士人相对于庶人,君子相对于小人,在他看来,庶人和小人,是没有人生价值的。但君子和士人是有人生价值的,《论语.宪问》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如果一个君子天天吃饱喝足了不做事,英雄无用武之地,那真就太让人难受了。所以他又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如果一个人只贪图安逸,那他就失去了人生价值,就不配称作士人了。

以上是孔子要做官的三个原因,那孔子他是官迷吗?——当然不是。也有两个原因:

一,孔子虽然非常想从政做官,但不是见官就拜,是官就做,他是有原则和底线的。

他的原则和底线就是——“邦有道”。《论语.泰伯》中讲:“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意思就是天下太平的时候,我们就出来做事。天下大乱的时候,学问用不上,就去做隐士。如果国家政治清明,你还又穷又贱,既没有财富又没有地位,那是可耻的;如果政治昏暗,天下大乱,你却大发不义之财,飞黄腾达,大富大贵,那也是可耻的。

《论语.宪问》中又说:“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这里的谷,就是当官的俸禄,也就是现在说的工资、薪水。意思就是说,国家政治清明,可以出来做官吃国家俸禄;如果国家政治昏暗,你还出来当官混吃混喝领俸禄,那就可耻了。所以说,孔子不是有官就做的,不然他早就做官了。他要看这个国家的政治情况,如果不好,当了官,理想也不会实现,就不能当。

二,即使再想做官,也要取之有道,不能不择手段。

《论语.里仁》中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也很实在,既要坚持原则,又实话实说,不唱高调。富贵是人人都希望得到的,但如果不是通过正当手段得到的,君子宁可不要;贫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通过正当手段摆脱的,君子宁可贫贱。

所以说孔子并不是官迷,他是非常有原则的,很实在,一点都不虚伪,可惜后人总是断章取义,只看表面现象,误会了孔子。与此相反的是,很多人要么就是急功近利,不择手段的去当官;要么就是假装清高,看上去好像视金钱如粪土,其实骨子里贪恋的还是荣华富贵。跟这些人比起来,我们就觉得孔子更加可爱、可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