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支特种部队,不用打仗只做一件事,一直沿用至今

自从1420年明成祖朱棣建成紫禁城以后,明清两代先后有二十四位皇帝在紫禁城里居住。这些宫殿全是木制结构,几百年来就和火结下不解之缘。

紫禁城失火的原因,有人为的,也有自然的因素,刚建成的第二年,三大殿便遭到雷击而失火,在明朝,紫禁城失火统计有几十次之多。相对明朝,清朝失火的情况相对较少,一方面是皇帝对消防的重视,另一方面在侍卫亲军中,成立一个专门的特种部队--火班军。

火班,又称为救火班、值火班。在清代初期,并无火班这一组织,至康熙26年出现了火班的雏形。 当时,康熙皇帝玄烨鉴于京城正阳门发生大火,许多官员不去扑救,袖手旁观,于是提出“分班轮值”的救火措施,在东华门、西华门外,设立了防火侍卫亲军,专门防火和救火,称为防火步军。此时仅是在易于失火的要地,由官员分班轮值,并没有形成固定的火班。

真正出现明确的火班这一消防组织,是在康熙后期,成熟于雍正时期。火班是在“分班轮值”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之所以称之为火班,是由于该组织是以灭火为任务的专业值班组织。开始时,火班军兵是由各旗根据实际情形自行选派的, 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至雍正元年则确定各旗“派兵七十人防备”。而且在火班有大臣、参领等加强管理。

乾隆皇帝当政时期,对防火更是重视,他将火班军的规模扩大,人数不断的增多,还多次下旨消防官兵,要认真防火,做好日夜巡查工作,消除火灾隐患。

火班的出现,对于京城和皇宫的防火与灭火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火班官兵在救火过程中,往往一马当先, 不畏艰险,奋力扑救, 因而有时因救火有功而得到朝廷奖赏。

自从紫禁城建立以后,这些帝王们都对防火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无奈大清衰落后,别说是防火了,更为严峻的恐怕是防盗了。不过不管怎么说,这应该也算现在消防队的雏形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