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为何把皇储之位,给了资质平庸还残疾的咸丰,而不是奕訢

文/王国栋

1850年正月十四,道光皇帝感觉自己大限将至,召集朝廷重臣公启锦匣,内有御笔两谕,一为"立皇四子奕詝为",一为"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由此标志着大清朝皇位继承人的争夺战以四皇子奕詝的胜利而告终。奕詝也是满清王朝最后一个通过秘密立储方式确立的太子,即后来的咸丰皇帝。道光皇帝的决定令很多人都费解,因为不管是从外貌长相、政治才干,皇六子奕訢都比皇四子奕詝强太多,这是道光皇帝及咸丰皇帝本人都承认的。那么,为什么奕訢会在皇位争夺战中输给资质平庸且腿部残疾的奕詝呢?

道光皇帝一生共有9个儿子,但非常遗憾的时,前3个儿子都在幼年就夭折,因此1831年1月11日出生的皇四子奕詝就成为事实上最年长的儿子。皇五子奕誴和哥哥奕詝是同一年生的,大小半岁,但是出生不久就被道光皇帝过继给了无嗣的弟弟绵恺,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奕詝从小就被道光皇帝视为接班人来培养,为此道光皇帝还将博学睿智的汉族大臣杜受田任命为他的师傅,除了教授一般的四经五书,还指引他学习帝王心术。只是小奕詝命苦,10岁的时候身为皇后的生母钮祜禄氏病死,将他托付给了好姐妹静贵妃抚养。静贵妃为道光皇帝生过三个儿子,即皇二子奕纲、皇三子和皇六子。奕纲和都在幼年夭折,只剩下个1833年出生的。静贵妃收养了奕詝,和自己的亲儿子朝夕相处,两人相差2岁,是非常要好的玩伴。但是问题就在于,不但聪明绝顶,还长相俊美,才4岁就可以读书识字,而且对皇位继承权的争夺有一种无师自通的领悟。静贵妃收养奕詝时,已经8岁,早已经知道这位同父异母的哥哥是自己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最大对手,故而处处防备。表面看起来兄弟两人同吃同睡,亲密无间,实际上各自有自己的政治班底,相互在暗中较劲。

奕詝生性迟钝,又因为外出狩猎摔伤了腿,留下残疾,走路有些瘸。这令道光皇帝大伤脑筋,无形中将继承人的人选转移到了皇六子身上。道光皇帝就不止一次当着亲信大臣的面说,奕詝不如,这种言论给大臣们一种暗示:我想立为太子。导致一大批大臣将政治前途压在了身上,这种政治博弈给奕詝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奕詝虽然没有聪明,但是也没有愚蠢到连危险都感知不到的地步,找自己的师傅杜受田商议对策。杜受田问奕詝:"你与相比如何?"奕詝老实回答:"六弟聪明睿智,又讨皇阿玛欢心,比我强!

"杜受田说:"昔日曹丕才能不如曹植,而能够继承魏王之位,关键在于能够扬长避短,通过仁德孝义来打动曹操。今你在条陈时政和兵马武艺上都比不过,只能修身养性,广施仁德,通过孝行来获得皇上的信任。"奕詝深以为然,从此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敢有分毫的僭越。反观六皇子,为了在道光皇帝及朝廷大臣面前表现自己的才华,经常干一些强出风头的事情。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这位皇子很有上进心,而且文武全才,大清国有这样的人才应该感到荣幸。可是出风头的事情干多了,精明的大臣们看出了端倪,"鬼子六"(当时的大臣们给取的绰号)聪明尽显于外,不懂韬光养晦。这用军事将领的话来说就是逞匹夫之勇,不是干大事的料。因此将政治投资的天平又倾向了老实交巴的皇四子奕詝这边。选一个老实人作自己的主子,永远比选择一个外强中干的"聪明人"做主子要安全得多。

1848年秋,奕詝和都随侍道光皇帝到皇家猎场狩猎。16岁的为了表现自己非凡的武力,驱马纵鹰,人声犬吠,好一番忙活,捕猎到了最多的猎物。而奕詝却一箭不发,只是紧紧的跟随在道光皇帝身边。道光皇帝有点纳闷,问说你为什么不开弓狩猎?答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用白话翻译过来就是:现在是春季,正是鸟兽繁衍后代的最佳时期,我不忍心射杀它们而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回答可比当年曹睿对曹丕说的:"陛下已杀其母,儿臣不忍心再杀其子"要高明多了。道光皇帝听了大喜,曰:"此真帝王之言!"遂定下了立奕詝为储的决心,回去以后就以满清特有的立储方式写下密诏,藏在锦匣内。

1850年正月十四,道光皇帝病重,自知时日无多,通知朝廷大臣召开御前会议交代后事。此时文武大臣包括奕詝、两兄弟都不知道储君的人选,一个个眼巴巴的等着最终的结果。立储的锦匣当文武大臣的面开封,里面一共有两道圣旨:一为"立皇四子奕詝为",一为"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有道光皇帝亲自坐镇,谅谁也没有那个胆子敢质疑皇储立得合不合理、公不公平。但是才能比奕詝强而不得立,其内心不平是众所皆知的。

除了奕詝和外,道光皇帝驾崩(1850年2月25日去世)前还有三个年幼的儿子:即皇七子(生于1840,时年10岁),咸丰即位后封(生父);皇八子(生于1844,时年6岁),咸丰即位后封钟端郡王;皇九子(生于1845,时年5岁),咸丰即位后封孚敬郡王。这三个儿子因为年幼,从始至终都没有被道光皇帝列入继承人的候选人行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