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上永恒的灵魂

汨罗江上永恒的灵魂题记:漫步在《九章》里,寻觅在《天问》边,盛起那《离骚》汨罗江畔散落的琼浆玉液,和着这样的春阳,在历史的天空中凉晒,把它风干成一首超越时空的《九歌》,传唱两千年。

汨罗江上永恒的灵魂

两千年前的那个仲夏,屈子至江滨,披发行吟泽畔。(小注:此一段,是以第一人称,根据屈子一生经历,由本人代言。)

吾生贵胄家,师于巴山老,嗜书癖、恤民苦,少年盛名扬。

忆往昔,秦军犯境,青云得志侍君王,蜜月初度,君臣相得社稷昌。

宫廷深似海,横祸从天降。

谗而见疏、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满腔热血凝成霜。

幽怨难诉,流汉北、逐沅湘,幽独山中赋《九章》。

忽闻东门倾颓,襄王北逃、故土沦丧。

梦归云处,又何空伤朝纲,唯有魂归汨罗江。

汨罗江上永恒的灵魂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遥想屈原一生,于官场,他忠于君王,不畏权贵、心系天下苍生。司马迁曾言:屈原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于文学后世影响,“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

汨罗江上永恒的灵魂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屈原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至今,世人仍以五日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赛龙舟也已成为纪念屈原的活动之一。

汨罗江上永恒的灵魂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将永久流传,那汨罗江上的灵魂亦将永恒不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