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为何修得好好的,秦始皇非要旁行三百丈,原来是有原由的

秦始皇陵墓号称天下第一皇陵,里面有太多的谜团难以解开,它也是人们最期待开挖的陵墓之一。可是想挖掘秦始皇陵,却有着太多的难度,即使是从哪里开挖,专家们的意见都不统一,为何?只因史书中有一句“旁行三百丈”,这句话究竟代表着什么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就开始着手为自己建造一座大型陵墓,秦始皇陵还是以王的规格建造,其规模并不算大。可是,随着秦国扫平六国后,秦始皇开始以皇帝自居,因而他的陵墓规格也提升了一个很高的档次。

秦始皇征调了六国的民夫,前前后后总共有72万人,让他们来到骊山为自己修建秦始皇陵,历时39年后,这座巨大的陵墓才算竣工完成。司马迁曾在《史记》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驽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陵的奢华与精巧。

如此耗费心血的工程,当然需要一个能臣来主持大局,而秦始皇陵的总工程师正是李斯。虽然最终将陵墓修建成功,可在他主持修建秦始皇陵时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挖掘到“地底”后工程再难进行,秦始皇这才下令“旁行三百丈”。李斯依令照办后,始皇帝陵工程才算继续顺利进行。

“旁行三百丈”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倒不如参考一下成龙电影《神话》中的情节。在电影中,秦始皇的墓葬挖到一半时,突然发现了地下的一个溶洞,好似是专门为秦始皇设计的一样,故而李斯才将秦始皇安葬于溶洞中。

由此可以试图推断,“旁行三百丈”中的“旁行”,很可能也如电影中情节那样,在挖掘工程遇到“人力不可违”的阻力后,换了另外一个方向进行挖掘。

我们来进行换算一下,秦代时的300丈相当于现代的700米左右,那么专家们就可以在以秦始皇陵为中心,以700米为半径的地方进行搜寻,如果发现某种异常,那么很可能直接验证这种说法的真实性。

专家们到底发现了什么呢?通过各种科学仪器的探测,专家们发现在封土堆南700米处,地下的重力感应有些异常,而且这种重力异常完全是由土质变化造成的。通过对此地的土质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该土质虽然松软却富含着大量的沙砾,而且越向下沙砾越多,推断此处可能是干涸的河道。

若是进行修墓场景还原,应该是这样的:工匠们在努力发掘时,随着挖掘的加深,土质中沙砾的含量越来越多,直至挖到石层后再也挖不动了,这才层层报告给秦始皇,故而有了秦始皇“旁行三百丈”的诏令。

换句话说,秦始皇在最初挖掘陵墓时,其陵墓的选址方位根本不在现在的封土堆位置,而是在专家们发现的封土堆700米处位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人为不可抗”因素,其二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竟以“人为不可抗”因素为借口,放弃了原来以“王”为规格的墓葬,改用以“皇帝”为规格的陵墓。

当然,对于这些答案,我们也只是猜测而已,毕竟关于秦始皇陵中的秘密,别说是现代人,就是秦代的古人都不知道其中的细节,毕竟这些都是秦国的最高机密,那些修陵墓的工匠们都要被埋进去灭口,其他人敢打听秦始皇陵中的事儿,无异于自己找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秦始皇陵中的资料才越来越少,再加上项羽攻破咸阳后的那一把大火,将一切都夷为平地,也因此造就了如今诸多的未解之谜。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