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两党从中央到地方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导语:东西两党从中央到地方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因政见而引起的党争,萌芽于宣祖初年,士林中央官僚因推荐吏曹铭郎职位而发生分裂,家居汉城东干川洞而称为"东人",家居没城西贞洞被称为"西人",东西两党开始利用各自势力范围内的书院.在朋党政治刚开始的朝廷局面上,西人党的势力略胜于东人党。西人党的中也人物沈义谦,凭借着前朝国王明宗的国舅身份,自然而然得聚集起了一股势力,领袖朴淳更是担任了一人之下的领议政。而东人党的中也人物金孝元只是被尹元衡提拔起来的后辈士林,其领袖许畔只是担任大司宪一职,因此东人党暂时屈居下风。不过,这种局面并很快就被扭转过来了。

沈义谦为前朝国王的国舅,有着外戚的身份,但是在士林派看来外戚或者后宫干政历来是不容于道义的事情。自仁顺王后沈氏堯逝后,金孝元等人上疏进言"沈义谦藉外戚之权,假王、梁之势,口衔天宪,手握国命"、"朝廷命令,不出于朝廷,而出于义谦与朴淳矣",试图找机会拔除沈义谦。虽然在东西两党反目伊始西人觉占有一定优势,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中央机构的士林越来越多,他们通过占据大司宪、大司谏、大提学等重要职位纷纷加入东人党,凭借道义和舆论的力量,不断攻击外戚沈义谦为首的西人党干预朝政,由此东人党的势力逐渐超过了西人党。显然,这一时期的东人党牢牢抓住了道义和舆论这两件武器。朝廷朋党势力的扩大必然会引发政局的动荡。

右议政卢守慎和副提学李珥出于公屯、奔走于金孝元和沈义谦之间,劝说他们放弃政争,这就是有名的"卢李调停"。在西人党内部,沈义谦因遭受到了相当的打击致使西人党逐渐弱化。不过,党争调停人之一的李珥却为西人保存了一定的势力。在上文中提到李巧是反对党争的,但是由于在学术思想问题上东人党支持李親的"主理说",西人党支持李巧的"主气说",这样就使得李珥与西人党之间自然地产生了一种难言喻的默契关系。因此李珥借助着在自身在儒林中的地位帮助了西人党保存了相当的实力。在东西党争正届激烈之时,郑汝立(1546-1589)因未得志于朝廷,数被谴旨,遁归湖南金沟县,或居全州,往来金堤、镇安别庄。

"朝廷惜其退休,论荐相继,每拟清望,上终不许。汝立素有跋廈之志,及挫抑甚,其叛谋益肆",乃借名讲学返乡聚集各乡徒众,包括儒者、僧侣、无赖武人乃至其他杂辈,组织名为"大同契"的团体,每月十五日,约会一处,射帳赌胜,办酒食以为乐,并且以秘记潍说盖惑人也,例如"木子亡,奠邑兴"等盏惑人也,并扬言天下大乱,以谋求不轨。虽然郑汝立不认同党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因为他的叛乱事件,对朝廷中的党争形势也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东人党大受打击,西人趁机休养生息占据了有利位置。郑汝立的叛乱不久,宣祖宗系辩诬"事件的名义,对东人党和西人党中的大批官员进行封赏。

明朝对于朝鲜太祖李成桂的出身不是十分明确,曾《大明会典》记载:"朝鲜国即高丽,其李仁人及子李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年首尾凡热王氏四王,姑待么。"为此,朝鲜在1394年至1588年总共向明朝遣使19次,进行宗系辩诬I,要求明朝澄清问题真相,还朝鲜太祖清白。在朝鲜与明朝进行宗系辩诬的交涉过程中,朝鲜就曾派遣了大批使臣陈奏原委,直到朝鲜宣祖二十一年,朝鲜谢恩使俞激带回明朝礼部赠送《大明会典》,朝鲜宗系辩诬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朝鲜上下认为宗系、恶名皆被改正,甚为感动。宣祖叹曰:"数百年至痛,使祖宗无父而有父,无君而有君,而环蝶域数千里之场,始得为人类,彝伦攸叙,东韩再造,祖宗在天之灵,为如何?"并称赞"莫非朝廷诸贤,尽屯、周旋,有以致之",此次使行"间关万里,禅尽一屯、,手捧论音,亲擎宝典,变禽兽之域为礼义之邦,是吾东方再造,奠畴复叙之日也"。一月,圣节使尹根寿又费《大明会典》全书及神宗巧谕回国,上祗迎于弘化口外,御明政殿受贺。赦杂犯死罪以下,尹根寿超资,前后奉使人有功者,磨炼录就事传敎。黄廷线、俞激、尹根寿为首功。"

​纵览整个朝廷政局,东西两党的势力平分秋色。这也是宣祖在郑汝立叛乱后为了防止朝廷党派出现两党混战现象,调和两党的矛盾,平衡各党派的势力的一种手段而已。在之后的世子建储事件成为东西党人的最后一次大决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