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符三年正月蔡京的四次为相,对此有怎样的作用?

导语:元符三年正月蔡京的四次为相,对此有怎样的作用?

元符三年正月哲宗病逝崩,宋徽宗以皇弟身份嗣位国君,到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人攻城而诏内禅,传位于太子赵桓,凡历26年,共任命13位宰相,其中蔡京前后4次拜相,任相凡14年5个月,独相共13年个月,其拜相次数之多,任相、独相时间之长,在北宋时期名列第一。蔡京以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开始为相,也开始了他当政时期。蔡京起复之后,立即打着辅佐徽宗“绍述”父兄(神宗、哲宗遗志的旗号,不择手段地打击政治上的反对派及不同他狼狈为奸的官员,以巩固自己的权力。

他抓住徽宗主政之后调和元祷、绍圣新旧党争不成的有利时机(因蔡京在历次党争中多次变幻自己的立场,为人所弃。建中靖国时期徽宗采用兼采新旧两派主张、兼用两派人物的方法,平息两派党争的政治气氛不利于蔡京的政治投机,引导、怂恿徽宗钦定元裕党籍碑,将元裕旧党和自己政敌一网打尽,傍之朝堂,并诏党人子孙有官、无官并不许到网,又诏宗室不得与党人子孙及有服亲为婚姻,并从学术上禁学习和传播“元裕学术”。

此后,蔡京又分别于崇宁二年九月和崇宁三年六月两次重定元枯党籍碑,增列元褚、元符党人至三百九人,把当年元枯旧党代表司马光、文彦博等和新党人物章惊、曾布等都囊括进去,把反对派全部彻底清除掉,更是把熟知蔡京早年在党争中表现和根底的人除掉,彻底到连他们的子孙都不许进京,更不用说做官与在朝廷上发表政见了,而新法也得以极端地推行。其结果是朝政腐败,腐败到蔡京手下大臣拍马屁的故事都被作为生动的笑话流传。在政治上打击旧党和异己的同时,蔡京在相位久,还植党擅权,“变坏祖宗法度,不用天下忠正之士”,“汲引奸馁之士,皆登要路,广营产业。

在经济上以当时承平日久,府库盈溢而大力倡导丰亨豫大之说,专门以奢侈淫巧媚惑徽宗,权宠之盛,莫与为比。因此,当时人们“但知有蔡京,不知有朝廷”。蔡京在极力为徽宗穷奢极欲的享受创造条件,从而赢取圣宠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丰厚的回报和赏赐。这一时期的政局,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徽宗对蔡京信任有加,而蔡京也左右整个政局。史载:“崇宁四年,中书奉行御笔。时蔡京欲行其私意,恐三省台谏,多有驳难,故请直以御笔付有司,其或阻格,则以违制罪之。自是中外事无大小,惟其意之所欲,不复敢有异议者。

这是蔡京第一次任相时期的真实写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君臣相知的格局逐渐发生动摇,离心因素在不断增长。崇宁五年(1106年)正月,彗星出现在西方。在古代,星变就意味着统治阶级的朝政有过失之处,上天予以的征兆和惩罚。于是徽宗以“星变”下诏允许朝廷中外的臣僚直言朝政网失,且命毁元祷党籍碑,大赦元裕党人,并权罢“方田”和蔡京所主持改革的书、画、算、医四学以及诸州武学,而作为主持这一政局的蔡京于当年二月被罢为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安远军节度使、中太一宫使,政局随蔡京的罢免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蔡京虽然下台了,但是,“时执政者皆京党”,他暗中指使其党羽向上进言,为其美言和辩解,所以徽宗从内心来讲并未完全舍弃蔡京。

此可见,蔡京已经在深刻地影响了政局和政策的走向,并且也为他自己再次的东山再起打下了伏笔,铺好了道路。另外,以下两事也可印证蔡京在朝政中所拥有之实力。蔡京免为中太一宫使,留守京师开封。一些台谏官仍然议论不已,中压吴执中对徽宗说:“进退大臣,当全体貌”,于是徽宗亲自为蔡京下诏戒饰,言:“比览所上章,多论熙丰、绍圣之盛烈,士夫所守,不盖前想,乘间低诬,有害继志述事之意,将蹈后患。

​于是,台谏官才停止对蔡京的弹勃。另外一件则是在崇宁五年正月星变之后,刘速升任中书侍郎,谏请击碎元枯党人碑,徽宗在星变之后立即接受了刘遣的建议,连夜毁去朝堂之党人碑,而蔡京也因此而罢相。蔡京心怀怨恨,阴遣其党羽在徽宗前进言,一面说蔡京改法度是绍述,票上旨,而非私为;一方面联合低毁刘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