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廉颇在,可否灭秦?秦国可否有一战之力?

廉颇是何许人也?一提到这个名字,想必大家脑海里闪现的都是“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故事。

史学家司马光说:“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那是否真如司马光所说,廉颇在,就可护赵灭秦?

廉颇是很神勇,但要说有他在,赵国就不会被秦国灭掉,这一点就有点夸大史实了,赵国被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廉颇只能护得赵国一时,但想保赵国一直繁荣昌盛是不可能的,可别忘了在那时,还有与廉颇齐名的李牧、白起、王翦,这几人个个神勇,与廉颇不相上下。赵国在战国时期并不是很强盛的国家,主要是齐秦之间的吞并战争,赵国等国家迟早是强国的囊中之物,综合来说,赵国国力不强、人才不多、地理位置不占优势、国君不是能成大事的人,纵使重用廉颇,也依旧不能逃脱被吞并的命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秦国之前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渐强胜,已经非其他国家能赶上的了。后秦有纵横家张仪为相,此人深通捭阖之道,心思缜密,在张仪之前有苏秦任六国丞相,采取“合纵”(联合除秦以外的国家)以抗强秦,这似乎是一道无处攻破的城墙,但在张仪看来,这十分具有挑战性。马上,他就想出“连横”战略,先去魏国任相,凭着他才辩无双的口才,让魏王背弃合纵之约,转而与秦结盟。后来,他向秦王要求出使楚国,在楚王面前分析了齐、楚的国力形势后,楚王被张仪所说的利益所触动,不顾朝中大臣反对授予张仪相印,齐、楚的盟约被拆散。再然后,张仪又逐个地出使燕、越等几个国家,让这几国纷纷由合纵抗秦变成连横亲秦,张仪凭着他的说辩之术,瓦解由苏秦建立的六国合纵,为秦灭六国而一统天下打下了夯实的战略基础。此时的秦国已经非常强盛了,廉颇凭一人之力,还能灭秦?

其二,在张仪之后,秦国又有一人才——范雎。他上接孝公、商鞅变法强国之志,下开始皇一统天下,是秦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代名相,他在政治、外交上都有建树的谋略家。范雎在分析各国地理位置后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经过一系列征战,各国都被秦之强所震动。秦国内部,实行“固干削枝”的政策,坚决剥夺亲贵手中的大权,消除了内部隐患,政权更加稳固。与赵在长平之战中,廉颇经验丰富拒不出战,耗得秦粮草不济,于是范雎用反间计,派人去赵国散布廉颇年老畏战、秦最怕赵括出战的流言。赵王中计,撤掉廉颇换毫无作战经验的赵括,临战换将军可是兵家之大忌,秦昭王又依范雎之计,派白起连夜赶往长平,果真,赵括被击杀,白起又坑杀赵国四十多万将兵,经长平之战,赵国一蹶不振,秦国愈发强大。纵使这时,赵国重用廉颇,也无法改变这一无法扭转的死局,再说用人之法,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赵王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失败,丝毫没有全局观念,也不了解自己国家的人才应该用在哪里才合适,完全是一个不合格的君主,这样,赵国会被灭也是必然的。

其三,战国时期人才辈出,能人异士是多如牛毛,秦最终能统一六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重用人才,并且不断的招才纳贤。比如名将司马错,助秦伐蜀平叛乱,平定蜀中。

后攻魏,取轵,攻韩,取邓,秦昭王十八年与白起又攻取魏国六十一座城邑。在秦昭王二十七年,司马错率领陇西兵和巴蜀兵十万余人,从蜀地出发沿着江河而下,攻打楚黔中,迫使楚王献出汉北及上庸地于秦。

又如原先是卫国人提出“奇货可居”的吕不韦,他不仅是一个商人,更是一个政治家、谋略家,扶植原本是质子的嬴异人,后官至丞相,明历法、重儒墨,培养人才,门下食客三千人。执政时期,助秦攻取赵国、卫国等领土,教导始皇,编撰《吕氏春秋》。还有李斯,政治、文学皆有建树,早年学习帝王之术,后拜入吕不韦门下,为秦所用,助秦统一六国,参与到修定立法、统一度量衡中,是一位贤相。又诸如大将蒙恬,百里奚、公孙枝和孟明视等皆是秦国所用的人才,而赵国的人才却是少之又少,喊得出名的只有廉颇、蔺相如和乐乘等人,这是赵国失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其四,赵国从建国初期就一直不温不火,国力也不是很强盛,还要防备着其他国家冷不丁的侵略。直至赵武灵王即位,赵国才有了一点发展,赵武灵王根据本国的情形,进行了一场大变革。学习胡人的骑术射术,军事战术方面有了质的飞跃,连续数十年对外征战,赵国领土扩大至建国初期的几倍。可惜像赵武灵王这样的君王在赵国只有一个,在他之后的赵国君王都不怎么突出,就如赵孝成王,在长平之战中,中了秦的反间计,用毛头小子赵括代替经验老成的廉颇出战,致使赵国四十几万大军被秦国白起所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但还不至于灭国。在赵王迁继位时,又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撤掉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兵权,后李牧被杀,赵国再无可用之人,廉颇这时也已年老且离开赵国去往楚国,赵国自此被灭。

其五,赵国的地理位置不是很好,这加速了它后期被吞并的速度。赵国地处北方,被燕、齐、魏三国包围,当时赵国的各方面都不是很强盛,七国当中就属齐秦实力最强,故赵国时刻危矣。后经赵武灵王的改革整治,赵国领土大大扩大,赵国与强秦接壤,但当时楚国的领土是七国当中最大的,秦国首先将矛头指向楚,经过几番战争,楚国割让了许多领土给秦国,自此秦国成为战国当中领土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当然,人心都是不会满足当前现状的,尝了几回甜头后,秦直指赵国,运用计谋,在长平之战大败赵国,让赵国无回天之力。接之,秦国又灭了其他几个国家,统一六国,实现天下大一统。

所以说,即使廉颇在也无法护住赵国,更不可能灭秦,秦国的国力比赵国强,文臣武将比赵国多,廉颇以一人之力是无法抵抗这些的。而且赵国的国君没有识人用人的眼光,很容易就轻信他人的言语,赵王多疑,对待部下不是完全的信任,先后撤掉廉颇、李牧,致使赵国接连吃败仗。且不说廉颇这个人,秦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大势所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