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历史上的赵国如何灭掉了“心头大患”中山国?

战国七雄之外,其实还有第八雄,那就是鲜虞中山国,中山国前期是个很励志的诸侯国,在大国夹缝中顽强的生存、发展、壮大,又复国,一度是中原各诸侯国的心腹大患。

然而在变法图强的战国时代,中山国最终平庸下来,重文轻武,为赵国所灭,这其中始终有司马家族的身影。

中山国的前身是狄鲜虞部落,在西周末期就开始活动,当时为部落联盟,鲜虞、肥、鼓、仇由等部落组成,长期活跃在刑国周边,最开始势力较弱,多次被刑国打败,但随着春秋时候的攻打和兼并,刑国逐渐衰落,公元前652年,鲜虞出兵打败刑国,之后又出兵攻打卫国,卫懿公战死,卫国灭亡,齐桓公率诸侯国联军将鲜虞赶走,卫国才得以复国。

春秋末期,鲜虞和晋国为敌,从公元前530年开始,晋国意在拆毁鲜虞部落联盟,灭掉肥、鼓,将其纳为属国。公元前507年,鲜虞攻打晋国,俘虏晋国勇士观虎,第二年在中人城建国,史称中山国,接下来的两年,晋国又两次攻打中山国。

公元前494年,中山国联合齐鲁卫攻打晋国,中山国夺晋之棘蒲。不过从公元前489之后的三十多年里,中山国以至于遭到晋国的攻打,未有胜绩,损失惨重,仇由被灭,坐人城和中人城被占领。

晋国本可以一举灭中山,不过这个时候晋国已经顾不上中山国,晋国国内风云变幻,韩、赵、魏三家灭智,进而分晋,与齐、楚、燕、秦争雄。

这给了中山国复兴的时间,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部落向东迁移,在顾建立新都,武公算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主,他仿效中原各国的礼仪规制,建起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国家,武公去世后,桓公继位,桓公继位之初不理国政,给了魏国机会,魏国先后派出吴起和乐羊攻打中山国,历时三年,终于在公元前406年占领了中山国。

中山国被魏国灭亡后,桓公率残余势力撤离,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公元前380年在赵国东北部复国成功,建都灵寿。成了赵国的心腹大患。

赵国在公元前377年和公元前376年两次攻打中山国,都以失败告终。几年后桓公命国人修筑长城以阻隔赵国的进攻。桓公在位期间,中山国的疆域最大,国际最为强盛,成为千乘之国。不过情势很快发生变化。

赵国赵武灵王继位,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最为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先后扶立燕昭王和秦昭襄王继位,在外交上占据主动,又在国内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意在打造一支强军。与赵国不同的是,中山国的中山衅王继位后,却在司马憙的建议下重文抑武。中山国的决策一次次失误。

公元前323年,在魏国公孙衍的游说下,发生“五国相王”事件,即韩、赵、魏、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是王,公孙衍此举是要合纵孤立齐、楚、秦三大强国,齐国首先不认同,认为中山国太小不能称王,当初,中山国复国,齐国是出过力的,算是盟国,结果中山国此举惹怒了齐国,失去了齐国这一盟友。

后来,齐国攻打燕国,中山国也去攻占燕国的土地,只是后来燕国重新夺了回去。中山国试图在国际上寻找影响力,却没有在国内进行改革变法。中山衅王和中山姿王被司马憙玩弄于股掌之间,司马憙在赵国的帮助下三次成为中山国的相国,成为赵国的内应。

赵国想要称王,就必须灭掉中山国,中山国卡在邯郸和代郡之间,使代郡和邯郸阻隔开来。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攻打中山国,取得阶段性胜利,第二年,再次攻打中山国,围攻灵寿,中山献出四邑结束。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再次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彻底被赵国包裹在赵国国境内。

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举重兵攻打中山国,中山王投降,中山国灭亡,赵武灵王扶立中山王尚,并迁往肤施,之后,楼烦残部联合中山王尚试图反赵,被赵武灵王所杀。中山国彻底灭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