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黑石号代表作品完美复原 《长沙倡议》与铜官陶瓷融合

(摄像:凌 坚 丁木村 舒梓赋<实习> 后期:丁木村)

星辰在线4月27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边润鹏 丁木村)“准备开窑了。”4月26日,长沙铜官窑非遗传承人周世洪转动窑门锁扣,“哐”的一声,窑门缓缓打开,数十个写着“长沙倡议”四个字的陶瓷作品,出现在眼前。

陶瓷匠人彭望球捧起其中一件,他手指一弹,耳旁回响的声音圆润悦耳,他点了点头,笑道:“成了!”他将陶瓷作品在手中旋转,只见“长沙倡议”四字,透过玻璃般的釉层显现出来。

1998年,一艘唐代沉船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被打捞出水,因其附近有一块巨大的黑色礁石,该船被命名为“黑石号”。这艘在海底沉睡了一千多年的船上运载着金、银、瓷器等中国产品共67000余件,其中5万余件是长沙窑瓷器。

黑石号在2017年大放光彩,这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特意提到千年沉船“黑石号”,以此讲述古丝绸之路上各国交往的绚烂历史。也是从这年开始,长沙作为黑石号陶瓷的故乡,连续三年成为“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首要主办地。这一次,由85国青年代表共同提出的《长沙倡议》,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定。

“一艘船”的故事,不仅翻开了长沙铜官窑的新篇章,还时刻牵动长沙铜官窑技艺传承者的心。这一连串的喜事,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激情。

(“中国铜官国际陶艺村”。)

用一把壶,讲好“一艘船”的故事

三年来,铜官的陶瓷匠人彭望球心底里一直想,要用最传统的制瓷工艺表现新时代主题。看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定通过的新闻后,兴奋不已,他有了一个主意。他邀来几位艺术家相聚在他的工作室。“三年三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在长沙举行,”长沙倡议“,是一个兴奋点,要不今年我们做点创意产品出来?”彭望球提出的观点,与大家不谋而合。

“这个故事要我来讲,首先要找的就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载体。”彭望球重新翻阅了黑石号的资料,他发现,造型质朴的唐代提水壶,最能代表长沙铜官窑的唐代瓷器,应该是绝佳的载体。

原来,载着中晚唐瓷器的“黑石号”上,手持壶造型的陶瓷作品数量最多,那句最著名的“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诗词,最初也是在手持壶上呈现,并广为人知的。

彭望球还发现,自唐代开始,民间秀才文人便开始与陶瓷工匠合作,把文化与陶瓷日用品结合,创造了兼具美感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同时,诗词被刻在陶瓷器皿上,随陶瓷一同通关出海,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传播载体。

彭望球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壶”型陶坯,左一左二两列。)

(陶坯上书写“长沙倡议”。)

(著名书法家季征在陶瓷上呈现书法艺术。)

合力出精品,让现代文化与唐代造型相融

确定用一把手持壶来讲黑石号的故事以后,创意就真正进入制作阶段。

制作陶瓷工艺品,首先需要一份独特的陶泥。

“铜官陶艺讲究一体成型,厚薄需要非常均匀。”彭望球说,为了制作这一批陶艺精品,他特意拿出了一批上好的陶土。这批陶土是铜官窑口的原矿土,采集之前便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通过采集、日晒等多道工序后,陶土具备了极强的可塑性和站立性,非常有利于拉胚。

“十窑九不成”是陶瓷领域的行话,讲的就制作艰难,成功率低。因此,彭望球决定一次性做了数十把手持壶。

拉胚完成后,就轮到退休后居住在彩陶源村的季征先生上场了。这位书法名家,花了一天功夫,用一种特别调制的颜料,把“长沙倡议”这四个字,一个字一个字的,书写在每一个陶瓷上。

彭望球说,9世纪的“黑石号”代表着历史的厚重感,青年在长沙发出《长沙倡议》则表现出现代青年的担当感,两者融合,相得益彰。

(长沙铜官窑“非遗”传人周世洪大师为陶坯上釉。)

(浸釉法给陶瓷上釉。)

(开始入窑。)

(“长沙倡议”陶瓷出窑。)

(精美的“长沙倡议”陶瓷。)

(古法+现代科技复原“黑石号”上的长沙铜官窑瓷器。图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边润鹏 丁木村 摄)

古法出新彩,“长沙倡议”终成器

陶瓷工艺,还讲究形神兼备,光有手持壶的造型,还是少了一些“精神”在里面。

思索一番后,彭望球决定将古法“釉下彩”和现代科技融合,复原“黑石号”上的陶瓷工艺。

盛唐时期,釉下彩技艺闻名于世。当时,铜官窑的书法家们用笔沾上颜料直接在未烧制的瓷胎上绘饰图案,然后再覆盖上一层釉入窑烧制,通过熟练掌握窑温,使瓷器上呈现一种或多种色彩,这就是釉下彩技术。

“长沙倡议”四个字有季征先生一一写毕,接着,由长沙铜官窑“非遗”传人周世洪老先生上釉。

“釉是用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矿物原料制作而成,覆盖在坯体表面,经煅烧后,可保护和装饰瓷器。”周世洪用的是浸釉法,但见他五指紧扣陶坯底座,壶口朝下,慢慢下沉到小桶里的釉浆中,如此一来,釉药就很均匀的敷于坯体表面。

周世洪提起陶坯的一瞬间,坯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把釉药吸收干净,与此同时,“长沙倡议”四字完全不见,周世洪说,这需经过高温煅烧后,刚刚吸附的釉药成为一层玻璃质的釉层,字才会显现。

接下来是烧窑。这是他们共同的艺术结晶,他们都相当重视。

“生在成型,死在烧成。”古代以柴烧为主,难度相当高,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掌握好,就只能做出残次品。按传统的柴烧技术要烧三天三夜,气炉和电炉则需要烧制数小时。打开火炉的瞬间,大家都很兴奋,因为,数十件陶瓷品中,终于有一件极为完美。这件复原的唐代陶瓷,通体淡黄,玻璃般的釉层与由浅到浓的“长沙倡议”四字融合,协调成趣。

这件古法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宝贝终于诞生了,彭望球把它赠送给了他信赖的媒体——长沙市委党网星辰在线。

未来是青年人的,互联网是青年人的空间,把这个宝贝放在互联网上让大家共享,是不错的选择。他的新媒体朋友,继续为这个创意添砖加瓦,运用电脑激光雕刻技术的介入,让人只需要用手机扫描陶瓷底座上的二维码,就能了解“长沙倡议”在互联网页的全部内容,观赏到融合老照片和声音、视频作品,还能了解黑石号、铜官窑的故事。

“在新媒体时代生产真正走得远的艺术品,除了需要匠人技艺精湛,还需要真真正正地被年轻人喜欢!”彭望球希望,这个兼具年代厚重感和现代时尚感的陶瓷作品,能帮助各国青年了解并认同长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