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件事两位宰相,一位固执死板,一位却很圆滑,结局大相径庭

/文 花开无田

这世间万般事,大抵总有顺逆,而作为一个忠臣大抵都会喜欢忠言逆耳,但对于忠臣本人而言,这忠言却不见得就能有好结局,往往还事得而反。历史上忠臣被杀的被贬谪的不胜枚举,一如白起被范雎谗言而被赐自尽;岳飞因为力主抗金而被杀;司马懿诛杀邓艾;袁崇焕之死更是让无数明朝死忠而感慨万千。

杨贵妃与李隆基,范冰冰饰演

而唐朝李隆基时,张九龄和李林甫同为宰相,但处事行为却大不相同,当时李隆基在长安洛阳两个地方来回跑的,来回折腾不是因为他自己喜欢跑,而是说不得不要跑,因为在首都整个皇宫内皇族这么多的人,他们都是平时不劳动的,都是不用种地的,光吃不做,而且条件要求得特别好。

在这个情况下要靠就这一个城市的粮食来养这一整个皇族实际上难度是非常大的,长安的粮食供应是不足以养得下来整个的这个皇族的,那么就必须要从外边运送粮食,唐玄宗李隆基他的选择就是要么从洛阳大量的转运粮食来补充,因为洛阳当时非常富庶。还有一个选择,就是粮食不过来我自己人过去,就是我自己跑到洛阳去生活,所以他就两个地方来回跑,历史上叫他逐粮天子。

李林甫剧照

那其实这也是一个挺体恤老百姓的一个做法,尤其在老百姓那个丰收的时候,皇族干脆先搬走,那老百姓的时间和精力就都腾出来了。那么当时按照原计划,李隆基就应该要一直住下去,等到整个冬天过完再搬走,但是很快李隆基自己就住不下去了,因为他开始产生幻觉,史书上记载说他觉得洛阳宫中出现妖怪,于是他心生厌恶,就想要赶紧从洛阳回到长安。那么这个时候张九龄是反对的,作为宰相这个时候很坚持,他说:这样不行,我们等到入冬才能走,因为现在十月这个时候正在秋收,现在返京,那长安的老百姓都得要出来迎接,大家都在忙着这个时节的收获,这样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耽误秋收的。李隆基听完以后心里是很不爽的,我是皇上,我要回首都,你这个宰相居然就不让我回去。

张九龄剧照

经过很多年的相处,他知道张九龄也是讲不通的,李隆基也意识到了,这个人就是死脑筋就那么固执。就在这个时候李林甫出现了,同为宰相的他也不和张九龄去沟通协调,背回头来跟李隆基私下里说:长安洛阳不过是陛下的西宫和东宫,去哪还不是您自己定吗?就算是返回长安途中可能会耽搁秋收,那也简单,把一路上这些州县租税免掉就好了,那这么点影响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这就是两个人对处理一个问题的观点角度是完全不一样,张九龄觉得无论如何不能耽误秋收,这是在为天下老百姓在考虑,但是李林甫觉得无所谓,他随便找了一个办法解决问题。

李隆基剧照

实际上是李林甫这样的人放到历史上,如果是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这样做,那么就会称这样的人为奸臣,是不好的反面的一个形象。但是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会绝大部分的人,不能说大家见风使舵吧,但是大家可能都更倾向于选择李林甫这样的一个做法,因为确实这个做法更容易得到眼前的一些个好处,那因为不是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而张九龄这样的做法却显得太过于死板,不知变通,这样行为方式虽然不能说有错,但却得罪了自己的皇上,时间久了难免会让皇帝失去宠信。

这也总结成一句话,好人难做,忠臣难当。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