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湮爱国心!听抗战老兵讲述烽火岁月

“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77年前的今天,胜利的消息传遍中华。峥嵘岁月长存心底,卫国之心永不褪色,9·3抗战胜利纪念日,一起听抗战老兵讲述77年前胜利那一天。

李泽林:“军民团结一心,让侵略者没有好下场!”

李泽林,1930年出生,1944年11月入伍,1945年任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团员

“日本鬼子宣布投降的消息传来后,我们团就像炸开锅一样,大家扔帽子、拥抱、鼓掌、敲锣打鼓,所有能敲的东西,饭碗、茶杯、茶缸都敲得当当响!”时任淮南大众剧团团员李泽林回忆,“那一天,炊事员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为我们磨豆腐、买鱼买肉,大家庆祝,然后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文艺晚会。”

李泽林幼年时目睹了日军在家乡安徽省大通镇的烧杀抢掠。“一到收割庄稼的时候他们就来抢粮食,连房屋也几乎被烧光了。”日军的大扫荡让他下定决心,家国之仇,一定要报!

1939年,在两位新四军战士的影响下,李泽林开始向往“布尔什维克”。“他们是住在我家里的两名战士,推荐我看《西行漫记》,鼓励我做一名‘布尔什维克’。”

李泽林年轻时照片

1944年,李泽林加入新四军,跟随队伍在家乡参与游击战、做反“扫荡”宣传。期间,我军缺衣少粮,弹药匮乏,李泽林记得,身上一次只能背10颗真子弹,“每用一颗都要请教上级,不到关键时刻不能用。”

回首抗战岁月,李老感慨道:“当时条件太差了,胜利来之不易啊!但我们军民团结一条心,让他们知道,侵略我们国土、杀害我们同胞的没有一个好下场!”

季凌:“这一天,我们等太久了!”

季凌,1928年出生,1940年10月入伍,1945年任苏浙军区报务员

1945年,17岁的季凌正在苏浙学区当报务员。8月值班的一天,当他将频率调整到中央台后,耳机里传出“接下来报道一则重要消息”的声音,随后便传出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别提多开心了!”

季凌感慨,抗战之路艰苦漫长,是中国军民一直顽强抵抗浴血奋战才赢得了胜利。“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力量弱小,新四军只有1000多人,但我们打的是人民战争,我们是强大的人民武装军队,后来,变成了20多万人。”

季凌年轻时照片

1940年10月,新四军挺进启东,建立起启东县抗日民主政府。时年12岁的季凌看到征兵布告后,果断入伍,成为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服务团一名团员,开始“两人一村、三人一乡”地发动群众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一年半后,他被派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通讯技术。

随着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不断壮大,战争局势也随之扭转。1941年7月,新四军在盐阜、苏中开始进行反“扫荡”作战,季凌以无线电报务员的身份在后方工作。“当时条件艰苦,电台都是稀缺的宝贝,一般不会深入战场。”

虽不在战场,但电报员最先知道所有战况。时至今日,季凌忆起77年前充满胜利喜悦的光荣时刻仍无比自豪:“当时电台房间里全部沸腾了,大伙把手中的东西全部都向上抛去,这一天,我们等太久了!”

陈克平:“牺牲了很多战士,才攻下高邮城”

陈克平,1931年出生,1945年7月入伍,任苏北军区东南警卫团卫生队队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中国全民族抗战取得胜利。然而,盘踞在高邮城的日军仍在顽抗。1945年12月,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率七纵队、八纵队和地方武装共计15个团的兵力,对盘踞在高邮的日军发起进攻,一周激战后取得胜利,史称“抗日的最后一战”。

陈克平年轻时照片91岁的陈克平就是这场

91岁的陈克平就是这场战役的亲历者。彼时,他在苏北军区东南警卫团卫生队当卫生员,负责给受伤战友消毒、止血、包扎和固定等。为了攻城,许多战士架起梯子往城墙上攀爬,不少人被敌军击中掉到河里。“高邮城城墙高9米、厚7米,还有几个大碉堡,城外还有一条护城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牺牲了很多战士。”

“有的人腹部受伤,有的人腿部中弹,有的人骨折需要固定。”陈克平记得,曾有一位老乡小战士比自己还小一岁,攻打高邮城的前一晚两人还一同生火做饭谈天说笑,第二天就牺牲了。“十多岁的孩子,说没就没了。”

1945年12月26日凌晨,新四军迎来了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胜利,沦陷6年之久的高邮城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那天也是陈克平印象最深刻的日子。“8月15日我们就知道一定能攻下高邮城。攻下高邮城那天,大家高兴得不得了,老百姓拿着慰问品迎接我们!”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 苑青青 黄泽文 /文 朱奕欢 丁越/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