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是个半文盲,为何能将东北治得富裕流油,海陆空齐备

作者:白小原

声明:“兵说”原创稿件,抄袭洗稿必究

1.

张作霖时代的东北,经济是日本的一半,

3500

万人无一挨饿

张作霖自封为“奉天(即沈阳)军务督署兼巡安使”,到1928年“皇姑屯事件”离世,统治东三省近20年。在其统治下的东北,是当时整个东亚最为富庶的地区。

图:张作霖时代的东北军,海陆空齐备

那时的东北,物产丰富,粮食充足,工业发达,拥有一流的军工厂、炼钢厂和造船厂,钢产量达日本的40%,且依靠煤炭和铁矿石等资源,

东北当时有一套完备的工业体系,可以造船、造枪、造

155

毫米的榴弹炮

。3500万东北人口,基本没有挨饿的:东北的粮食产量是东亚第一,大豆产量更是达到了整个世界的70%。

当时,经济总量达到整个日本的一半。

东北可谓一块“大肥肉”,以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派出30多万侨民迁移东北。1945年,当时的日军还幻想,将与美军的“末日一战”设东北,理由就是,依靠东北的资源和工业能力,足够支持日军抵抗美军10年。东北的富庶程度,可想而知。

东北富得流油,与张作霖的“开明管治”分不开。

图:张作霖很善于周旋交际

2.

张作霖揽收尊重人才,宁愿得罪拜把兄弟

1916年,张作霖以盛武将军兼巡安使身份主理东北,权力达到顶点。那时的东三省,人口众多,各种势力错综复杂,加之皇权消亡,社会时有动荡。考虑到周围都是跟自己一起行伍的草莽武夫,缺少辅助事业的人才,加之张作霖自己仅读过三年书,出身土匪、屠夫、兽医,突然让他主政东北,显然压力山大。

1916年5月,张作霖准备大展拳脚时,其麾下镇守奉天的53旅旅长汤玉麟突然叛变,联合28师的冯德麟,纠集部队要张作霖罢免奉天警务厅厅长王永江。

王永江是谁?他做事认真、清廉,张作霖对他底细很清楚,比如公差办事,好处不是往自己兜里揣,而是一门心思筹措经费。

当时的奉天,由军事强权主导,大大小小军头掠夺、瓜分、霸占优质资源,上行下效,军队军纪松弛,横行霸道,连维持治安的警察都肆意殴打。

图:年轻时的张作霖做过土匪

张作霖虽然文化不高,但颇会用人。他专门请王永江出任奉天警务厅厅长一职,法治奉天。任职前,王与他约法三章,“出任可以,但我做什么事情,你不能过多干涉,如果干涉,我就不干了。”张作霖希望王永江放手去干,遂满口答应。

有了张作霖作靠山,王永江开始制定颁发各种治理奉天的法规,军人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多,自然触动了一群军阀的利益,得罪了张作霖的拜把兄弟汤玉麟,王永江接连遭遇汤玉麟的控诉,最后导致汤叛乱。

此时,一边要稳住江山,就得需要王永江这些干练敢为的人;一边打击跟自己戎马多年的兄弟,又于心不忍,但恰恰又是这些“兄弟”成为发展东北的拦路虎。这硬生生把张作霖逼上了一个关口:到底为一个人而得罪兄弟,还是为兄弟而失信于天下!

图:工业发达的奉天

最后令各军阀元老失望,令东北人振奋的是,1917年,张作霖不仅不撤职,还升王永江为奉天省财政厅厅长兼东三省官银号督办,专门核账,整顿东北税收体系,如此一来,东北的财政得以好转。

张作霖的开明,加上像王永江这样的帮手善治,东北步入正轨,社会风清气正,经济快速恢复,工业建设全面铺开,短短几年,铁路、军工、金融、教育等都得到快速发展。这一时段,被称为东北20世纪上半叶的“黄金时代”。

图:装备精良的东北军

3.

张作霖的智慧,还体现在抓军工发展、抓土地保护

在发展军工产业看,也可看出张作霖不一般的管治能力。

张作霖统治东三省期间,除了内治,还常常要与俄国和日本斗智斗勇,互相制衡,三足鼎立。而其能与两国斗的手段,就是拥有一流的军工厂,这也是张能立足东北,展开攻势的重要原因。

那时,军工厂没有机械和技术工人,张作霖千里迢迢,辗转从丹麦、日本、德国、美国和奥地利等多个国家,花高价购进大批兵器工业设备,和高薪聘请国外技术人员。

到1928年,占地3000亩的“东三省兵工厂”已拥有8000多台机器,厂内机床数量比全国各地加起来的都多,可以生产160榴弹炮、野炮、山炮、轻重机枪等,堪称亚洲第一。其中自主研发的“辽13式步枪”,结合了日本和德国步枪的优势,性能远超日本的三八大盖和中国当时的中正步枪。

图:当时的社会人民安居乐业

在对待农民问题上,张作霖也深得民心

。比如,规定不能强占农民土地,不得多交其他税收,不仅让农民有自己的土地,还要保护农民的土地不受侵犯;还鼓励开荒种地,如果哪个地区种的庄稼作物好,还奖励银元。此外,当时凭借东北军的强大实力,关外军阀混战,关内也没什么影响。所以,农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那时的东北老百姓对张作霖非常拥戴。

图:张作霖虽然文化不高,但家教很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