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科幻大片?既能上天又能入水,新加坡推出两栖无人机

目前,无人机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了,像在重大节日庆祝现场、节目电视剧拍摄现场、搜救现场等等都能看见无人机的身影。无人机在人类社会中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不过,之前的无人机都只能“上天”,而不能“入地”,但是就在最近,新加坡科技航空公司在航展上发布了一款独特的混合动力无人机系统,不仅能“上天”,还能“入水”。

据悉,这款未命名的混合动力无人机系统无人机可以从船上或陆地起飞,飞行时间约15分钟,飞行速度可达83公里/小时,还可以在水下以3节的速度移动,通过携带声纳传感器,来执行长达3小时的水下监视任务。

据其开发人员介绍,这套无人机系统在快速反应监视任务中更快、更高效,因为混合动力无人机相较于传统的船只或无人驾驶的舰艇,能够更快地部署到位。

因此,这套新型混合动力无人机的目标定位,是探测和清除地雷,以及水下检查、搜索目标和搜救事故人员。

除了飞行速度极快外,它能够不受表面水层的阻碍,在水下快速机动。混合动力无人机可携带3千克的载荷,其携带的可以是用于水下监视的各种声纳和监控设备。

一直以来,美国也是一个军事大国,这种可潜水式无人机技术,自然是会受到被美国海军实验室关注。

最近,这个美国海军实验室设计的无人水下潜航器暨无人机项目就拥有了这一试验机型。

他们脑洞大开,利用的是胸鳍仿生学推进技术来开发这样的两栖无人机系统。

据悉,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一直考虑,将独立的无人水下航行器和无人机统一起来,这样的好处是能提高紧急情况下无人机系统的适用性。

因此,在整个作战系统中,无人机系统被视为有效的作战力量投送。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类无人机与空投部署的声纳浮标不同,两栖无人机可以在投放区域自主机动:他们认为,当需要长时间飞行进入作战区域时,两栖无人机的飞行区域不会受到洋流的影响,可以迅速隐蔽突进,也可以抢占高空作战空间。

据了解,他们最初为现有的无人机配备折叠翼,后来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的帮助下,考虑到负荷等特定问题,重新优化了无人机的胸鳍技术。

由此看来,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军事研究机构参与到高空与水下相结合的无人机的研发中去,在未来的战争中,各类的无人机很大可能性就将成为战场的“主流军”,而其人类士兵在后方指挥就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