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日期: 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收集编辑:科技工作者之家

沈荣显(1923年1月—2012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病毒及免疫学专家。图为沈荣显在实验室工作。

早餐喝一杯牛奶,吃几个肉包子,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但很少有人了解,肉奶充足供应的背后,是动物疫病研究人员的厥功至伟。牛瘟、猪瘟、羊痘……一个个陌生却令人胆寒的名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仍然是笼罩在全国人民心头的片片乌云。频发的疫病使牲畜大量死亡,不仅给百姓吃肉造成了巨大困难,而且牛马等大型牲畜的损失,直接对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构成了重大威胁。

2001年12月20日,中国工程院与中国科协联合评选出“20世纪中国工程科技伟大成就”,在畜禽水产养殖疾病防治领域有四大重要家畜疫病疫苗研制获此殊荣。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四项成果竟然有三项是由同一个人主持完成的,他就是我国著名动物病毒及免疫学专家、慢病毒病疫苗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沈荣显。

01

农民之子,走上畜牧兽医之路

沈荣显出生在辽宁省辽阳县刘二堡镇三岔子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自幼沉默寡言,善于冷静思考,学习刻苦认真,以求科学报国。上大学选专业时,他既没有报考光鲜的法律、经济等学科,也没有报考航天、造船等当时热门的技术学科,而是出人意料地报考了奉天农业大学兽医系,并如愿以偿。

沈荣显后来回忆道:“我是农民的儿子,知道牛是农民的命根子,马骡驴等牲畜与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可动物疫病非常严重,每当瘟疫流行,农民都会被迫撂荒土地、背井离乡。”

从那时起,沈荣显以其严谨的治学风格,在畜牧兽医领域探求真理60余年,谱写了一段精彩的学术传奇。

02

研制疫苗,迎难而上战牛瘟

牛瘟在我国肆虐上千年。新中国成立前,牛瘟每隔三五年暴发一次,每次均导致数十万头牛死亡,就连青藏高原牧区也不能幸免。1948年,东北刚刚解放,年近27岁的沈荣显作为主要参与者,在一间18平方米的实验室里开展疫苗研制,向牛瘟病毒发起挑战。

当时虽然实验条件简陋,任务紧张,但对工作质量要求很高。读书时,沈荣显不仅养成了对试验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和精心整理存档的严谨习惯,而且刻苦钻研。当时和他一起从事研究工作的搭档袁庆志也是以治学严谨闻名。沈荣显说:“科学研究必须有严谨的思想和严肃的态度。”

沈荣显一方面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研究工作,另一方面近于“偏执”地追求严谨细致。他每天到实验室的第一要务就是整理实验器材和原料。有条不紊,繁而不乱,这个习惯他保持了一生。

严谨求实保障了研究工作的高效推进。仅用了1年时间,牛瘟疫苗的研制就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为国家挽回了上亿元损失。1951年,沈荣显和同事们再接再厉,深入从东北到西南的各大牧场,不顾屎尿泥水,一丝不苟地亲手测取试验数据。针对牦牛对牛瘟敏感性强的特点,沈荣显用第100代山羊化兔毒接种于绵羊,经过100代驯化成功培育了绵羊化兔化弱毒疫苗,终于在1953年消灭了东北华北地区的牛瘟。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沈荣显不顾高原反应和道路艰险,在青藏高原支起帐篷,现地制苗,直接对牦牛进行预防接种,先后扑灭了青海等地的牛瘟疫情。在农业部支持推广下,截至1955年免疫接种牦牛300多万头,打赢了在全中国消灭牛瘟的最后一役。迄今,猖獗的牛瘟没有复发迹象,该疫苗数十年来累计为我国减少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03

挑战动物病毒,书写“活的教科书”

1953年,沈荣显等人开始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成本低、产量高、免疫性能好的羊痘疫苗。通过4年努力,采用绵羊痘病毒通过鸡胚培养继代方法,使细胞传代由9代增长到200代,解决了国际技术存在的难题,有效地保障了疫苗产量和质量,每年免疫注射数百万只羊,在不同地区有效控制或消灭了绵羊痘。

1957年,沈荣显又投入到猪瘟疫苗的研制工作。他创造性地应用兔化猪瘟病毒感染牛体,成功证明了猪瘟病毒通过兔体后可以感染没有亲缘关系的牛体。由于每头牛可生产10万多头份猪瘟疫苗,大幅提高了疫苗的产量和免疫效果。

利用异种动物培育驯化弱毒疫苗不仅非常耗时,而且不允许有一点闪失,更何况即使每一代都符合要求,要得到想要的驯化弱毒疫苗也很困难。

在后来研制“马传贫”弱毒疫苗时,沈荣显在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可行、实验遭遇重大失败的情况下,依然毫不气馁,十年如一日,依托极端严谨的记录和完美的试验,谨慎选择研究方向,不断去伪存真,精心挑选最优势的毒株、最好的科研素材继续传代,在细胞传了好几百代后疫苗终于获得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成功控制“马传贫”流行的国家。

“细胞传代看起来是个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并不简单,所以我们要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仔细地观察和体会,这样才会有重大发现,实验才会取得成功。”沈荣显常对学生们这样说。

沈荣显的实验记录完美地诠释了“科学的艺术”。如今,当人们再次翻看20世纪七八十年代沈荣显留下来的这些手写记录时,总会惊叹于它的精细严谨——记录整齐,字体隽秀,配着100多代病毒在小马身上变异情况的示意图。这一笔一画并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不断总结、思考、完善的思想沉淀,被学生们誉为震撼心灵的无价宝和“活的教科书”。

沈荣显年过古稀后仍然坚持每天上班,每天去实验室做实验,每天巡视冰箱、实验室和学生们的实际操作,不仅严格要求,而且亲自上手示范。

“做科研是一件苦差事,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实实在在干就好,要知道科学家是干出来的。”沈荣显说到做到。他严谨、勤勉、执着的科学精神,成为其宝贵科学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值得人们敬仰、追思和研习。


相关阅读

  • 二价HPV疫苗,二剂次接种程序上市 !

  • 近期,进口二价HPV疫苗希瑞适®9-14岁女孩二剂次接种程序正式上市,这标志着国内二价HPV疫苗9-14岁女孩的接种全面进入“二针时代”。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宫
  • 近期新冠疫苗怎么打?权威解答来了→

  •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4月份以来,我国新冠病例有所增加,有的是“首阳”,有的是“二阳”。现阶段哪些人群需要接种新冠疫苗?“阳”过的人还需要接种吗?对于一系列问题,5月26日,
  • 潍坊疾控最新公布!安丘21处接种点开放!

  • 4月份以来,我国新冠病例有所增加,有的是“首阳”,有的是“二阳”。现阶段哪些人群需要接种新冠疫苗?“阳”过的人还需要接种吗?疾控中心相关人员给出权威解答。问一、哪些人需要
  • 来京务工人员可免费接种两种疫苗

  •   市卫健委、市公安局等五部门日前联合发布来京务工人员麻疹、流脑疫苗接种工作方案。今年起,本市将来京务工麻疹和流脑疫苗接种工作纳入常规接种管理。此前,本市已连续多年
  • 病毒搞潜伏,这一皮肤病以“痛”出圈

  • 今天(5月25日)是全国护肤日。有一种皮肤病,它以“痛”著称。它就是早已江湖留名,让中老年人害怕的“蛇缠腰”“缠腰龙”“生蛇”,即带状疱疹。为何中老年人易患带状疱疹?带状疱疹

热门文章

  • 解码“新IT”的5个特征和3大价值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浪潮中,以智能设备、边缘计算
  • OPPO k1的低价高配真实么?网友:不看不知道

  • 近日OPPO一款新机OPPO k1,摒弃了高价低配,就连自家老大哥r17都要怼一下。更是放弃了请代言人,以往的OPPO手机还没出来,各路流量小生,花样美男的代言就先来了。还有线下销售人员的
  • 一招教你手机无限制成为一台新设备

  • 大家平时用手机去注册app,肯定会遇到检测设备异常,交易关闭,等问题 这个都是手机已经不止1-2次注册过此app,不断更换手机仅是一个暂时的方法,却不是长久之计,手机总归会用完
  • 从零开始如何开网店

  •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网购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购物方式了。网购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涉足电商事业,那

最新文章

  •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 沈荣显(1923年1月—2012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病毒及免疫学专家。图为沈荣显在实验室工作。早餐喝一杯牛奶,吃几个肉包子,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但很少有人了解,肉奶充足供应
  • 跨越2000公里的寻亲~

  • 固原开发区警方帮助福建走失26年男子找到家人专班民警通过视频连线,让相隔2000多公里的父子相认。 “这是我妈,这是我爸……”5月20日,在福建省连江县,固原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兴
  • 长江沿线最大粮油专用码头正式开工建设

  • 5月26日,南通港横港沙作业区10万吨级粮油泊位工程开工仪式顺利举行,标志着长江沿线最大粮油专用码头正式开工建设。南通港横港沙作业区10万吨级粮油码头工程位于长江澄通河段
  • 济宁经开区马集镇 爱心助残 共筑未来

  • 为进一步关心关爱残疾儿童,营造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近日,济宁经开区马集镇在维也纳幼稚园开展以“爱心助残 康教融合”为主题的爱心助残活动。活动现场,经开区社会事业
  • 西昌高铁新城:乘着复兴号驰向“安宁河时代”

  • “新成昆铁路全线运营、绿巨人驶入美丽凉山,高铁新城骨架全面搭建,老城有机更新加速实施,电影博物馆聚落破土而出、拔地而起,西昌正式从‘邛海时代’迈向‘安宁河时代’。”4月9
  • 飞身救人的样子真帅!

  • 喂,警察同志你们快来有个老人掉河里了!!!5月25日上午11时50分青铜峡市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一老人不慎掉入渠中请求救援快!快!快!出发!接警后民警郑汉青带领辅警杨文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