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谈一战:西线硝烟起

经过了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后,全面战争在西欧打响,烈火逐渐被权力和欲望的毒酒引向世界的每个角落。

同盟国和协约国在西欧僵持五年,历经数次血战,局势却未曾有巨大改变。不论是EA的《战地风云1》,还是育碧的《忠勇之心:世界大战》,或是独立游戏《凡尔登》,都毫不保留地描写了西欧战事中的残忍和血腥。

而我们就要循着这些一战游戏的脚步,重新认识那些一战欧洲西线的重大战役。

1914年:北海血战

按照英国指挥部的企图,英国海军应当在战争初期突袭北海的德军军舰。罗杰·凯斯准将在做出相关调查后,亲自回到伦敦向海军部武官汇报。海军部批准了这个计划,把日期定为1914年8月28日,但把水面增援舰只限制到2艘轻型巡洋舰和33艘驱逐舰,由理查德·蒂里特准将指挥。

如今的黑尔戈兰

皇家海军的胃口越发增加,不仅打算袭击德军的军舰,更想要摧毁德军在北海的海军军事体系。凯斯离开后,海军部又派了6艘轻型巡洋舰由威廉·R·古迪纳夫准将指挥,派了5艘战列巡洋舰由海军中将戴维·贝蒂勋爵指挥。

然而英国海军部根本没想起来提醒凯斯和蒂里特援军这回事。所以两人在驶向黑尔戈兰湾时,都不知道己方还有支援部队会在战役打响后跟进。

8月28日,英国人乘着先手进攻的优势,在零星的水面战斗中先发制人,击沉3艘敌轻型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英国军舰只受了轻伤,仅有35人伤亡。正当英军舰队准备后撤时,海面迷雾中的影子却吓得凯斯和蒂里特二人满身冷汗——根据情报,德国人确实有反伏击的预案,但他们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英军舰队惊慌失措,不过好在阵脚没乱,迅速调转炮口。就在即将开炮之时,突然发现对面军舰挂的是英军旗帜。

黑尔戈兰湾海战胜利的消息迅速传回国内,对于英国百姓而言,这是一个好消息;对于英国政府而言,这是一剂强心针;但对于英国海军部的官员们而言,这是一次令其汗颜的事件——如果凯斯和蒂里特的舰队没能及时发现“敌舰”其实是增援,那么英国的无敌舰队将闹出有史以来最大的乌龙:英军差点就在德国佬家门口表演自相残杀,德国人在黑尔戈兰的礁石上吃着爆米花坐壁上观。

德国人经过此次打击,冷静分析一波,了解了本国海军在海上整体处于劣势的现实情况,在之后的海军行动中避免和英军正面交锋,开始以潜艇作战作为主要手段。1914年9月,作为报复,德国潜艇在北海击沉了4艘英国巡洋舰。而德军在之后的第二次黑尔戈兰湾海战与日德兰海战中依赖潜艇进行作战,最终的成效并未显得太过于被动。

不过在《战地风云1》中的黑尔戈兰湾地图中有步战部分——实际上这在历史中并不可能有,只能权当是为了游戏性而做出的调整。

1915年:在弗兰德斯战场上

在《战地风云1:誓死坚守》DLC中,最具鲜明视觉效果的地图莫过于决裂了。但是,漫于原野上的虞美人却是用双方战士的热血所浇灌。

在弗兰德斯战场上……

随着第一次伊普尔战役的失败,协约同盟双方在伊普尔的战斗转为阵地战。但德军并不甘心于被牵制在比利时境内,他们就想到用一种新型武器来结束战斗。这也是这种新型武器在战场上的首秀。

于是在1915年4月22日,德第4集团军向伊普尔突出部的英第5军、法第20军阵地连续施放6000罐,即18万公斤的氯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毒气,这也导致了英军在同年9月的军事行动中采用化学武器进行报复。

面对大量的毒气,英法军队完全没有防御措施——这和《战地风云1》中按个键就能戴上防毒面具完全不一样。最终德军的毒气造成英法联军1.5万人中毒,其中5000人死亡。协约国部队迅速带着伤病员撤下,导致伊普尔防线正面10公里、纵深7公里的突出部完全无人防守。

德军扑向缺口,迅速占领朗厄马克和皮尔克姆,并向伊普尔-科米讷运河推进。但德军人数不足,未能继续挺进,扩大战果。英法军队在简单休整后,迅速夺回阵地。

4月24日,德军实施第二次毒气攻击,由于风向偏移而未达目的。4月26日~5月12日,德第26、第27军付出巨大伤亡扩大某些突破口,迫使英军撤至伊普尔城郊,但未取得重大突破。5月25日,战役结束。此役,英军损失6万人,法军损失1万人,德军伤亡3.5万人。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毒气的战役,

也是在1915年的4月22日,德军也对加拿大远征军第十六苏格兰营发动了一次毒气袭击,造成大量伤亡。年仅22岁的亚历克西斯·海默中尉不幸牺牲,他的好友军医约翰·麦克雷中校在1915年5月3日为他写下了一首诗,《在弗兰德斯战场上》,同年 12月,这首诗发表在英国伦敦的双周刊Punch上。之后此诗名声大噪,成为了著名的反战诗。也是因为这首诗,盛开的弗兰德斯虞美人成为了各国一战国殇纪念日的佩花,以及一战的代表性元素。

1916年:绞肉凡尔登

从某种角度上讲,凡尔登高地可以说是《战地风云1》中“最脍炙人口”的地图——因为之前有外挂使用者在这张地图上打出了超过500次击杀。但实际上,这张地图背后的历史背景却十分严肃,也不由得教人反思战争的残酷无情。

同盟国军队本打算在西线占领莫兹,随后对法国腹地进行打击,随后依托法国的占领区以海军压向英国。但实际上莫兹易守难攻,德奥军队久攻不下。

德军不甘心被这样压制住,于是在1916年1月,德军高级军官艾里希·冯·法金汉决定攻克法国南部的凡尔登要塞,随后向北突袭巴黎。

法金汉认为:只要占领巴黎,就能彻底瓦解前线法军的士气——法军的 “誓死坚守”也就成了让德国人笑掉大牙的空口白话。于是他一边在比利时南部边界集结部队,一边派部队频繁扰袭香贝尼——这是佯攻之举。

法军总司令约瑟夫·霞飞(是的,上海的霞飞路就是以他命名)在粉碎了施里芬—小毛奇计划后过于得意自满,果然上了德国人的当。

其实早在1914年德军就曾攻击过凡尔登要塞,可是他们却未能攻克,之后德军从此处撤兵,将兵员补充到北部战线。霞飞认为德军不会再打凡尔登的主意,所以在1915年霞飞叫停了强化要塞防御设施的工作。

恰恰在此时,德军经常性地袭击香贝尼,打完就走,也没有占领的意图。霞飞异常警惕,他认为德军目前正在消耗香贝尼守军的物资和战斗意志,并且未来会进攻香贝尼,然后从香贝尼进军巴黎。

协约国的指挥体系被霞飞的臆想蒙蔽了双眼。当情报部门呈上德军凡尔登附近集结大量军队的证据时,才终于弄清了法金汉的策略。霞飞慌了神,火速下令北部的法军部队集体向凡尔登要塞支援。但是直到1916年2月21日,也仅有两个法军步兵师抵达了凡尔登。也就是在这一天,德军正式开始向凡尔登进攻。

德军按照一战时标准的套路来进攻:先是飞行员空中侦察,紧接着炮兵降下火雨,轰击凡尔登要塞,随后步兵部队向要塞的大门发起了冲锋。

凡尔登战役的序幕就这样拉开了。

《战地风云1》中的凡尔登高地是法军处于要塞顶端,而德军从村落进攻

要塞指挥官亨利·菲利浦·贝当指挥守军和援军拼命抵抗。但是贝当手下总共才有四个师的兵力。于是乎21日当天德军就向凡尔登高地推进了6公里——德军已经集结了27个师。

但3月过去了,德军还是没能拿下凡尔登,法军也在动员部队,准备把身家押在这里。4月中旬的时候,随着法军数量增多,而德军人员消耗不及补充快,此时的法德两军体量相当,双方总兵力大约为140万人。拉锯战一直持续着。在7月末德军发起的最后一次大型攻势,但仍被法军抵挡住。

入秋之后,法军开始反攻了,到了冬天,德军无法继续承受伤亡,同盟国部队逐步转移到其它战线。法军在11个月的誓死坚守后艰难取胜,贝当成为了法国的人民英雄——而他的对手法金汉由于盲目出击的失职行为被保罗·冯·兴登堡替代了职位。

凡尔登战役中德法双方共投入了近200万兵力,总伤亡人数约为81万。德军在这一战役中耗尽了元气,1917年德军的攻势逐渐转为守势,战斗也更偏向于拉锯战。法军反攻后很快收复了凡尔登以东的比利时。

凡尔登还有一部以此为题材的同名射击游戏

1916年:地狱索姆河

凡尔登战役开始后两个月左右,协约国也打算重拳出击。协约国准备用一场大规模战略进攻来消耗同盟国军队——而索姆河的军事行动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

计划拟定的内容是:在福煦将军的统一指挥下,法国法约勒将军的第6集团军和英国罗林森将军的第4集团军,负责突破囤驻在富科库尔、埃比泰讷(40公里)地区的德国冯·贝洛将军之第2集团军的防御阵地;并运用骑兵兵团向法军负责的佩罗讷、莫伯日和英军负责的巴波姆、康布雷等地打开突破口。英、法联军共有32个步兵师和6个骑兵师,2189门火炮,1160门迫击炮,约300架飞机;德国第 2 集团军则有8个步兵师,672门火炮,300 门迫击炮和 114 架飞机。德军防御由3道阵地组成,全纵深为7~8公里。

双方准备了5个多月,从6月起到7月,一直用炮兵和步兵强压,但英法军队并没有达成预期目标。部队不断上压,人数越来越多,整体局势却没有明显的改变,而场面变得更僵。

但到了1916年9月某日的黎明时分,天空逐渐亮起,德军步兵在战壕内隐隐感受到震动。他们缓缓地从堑壕中露出头,迎面而来的是一个个他们从未见过的铁罐头。他们惊恐地为机枪上好子弹,疯狂扫射。但是铁罐头丝毫不受影响。惊恐之下,他们不得不放弃阵地,不战自退。

没错,索姆河战役中,英军第一次使用了一种新式兵器——虽然只有18台坦克参与进攻。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

英军的Mk I战车

但由于坦克的技术与装备尚未完善,加上战线宽广,坦克最终还是没能达成较好的战术效果。不过,索姆河会战中的康布雷战役(1915.9)中,英军非常有效地做好了步坦协同——这一战役在《战地风云1》的剧情模式中有所表现。而反坦克武器技术也在这时候开始迅速发展,譬如Tankgewehr 1918反坦克步枪、Spitzgeschoss mit Kern(钢芯K弹)等等。

S.m.K钢芯弹

从9月到11月这两个月内,协约国部队不断步坦协同发动两次进攻,均未取得决定性突破。最终协约国军队以损失79万人的巨大代价,占领了德军240平方公里的阵地,牵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德军损失53.8万人,被迫收缩防线,在西线暂时转入战略防御。此役表明,进攻一方即使兵力兵器占优势,但若逐次投入兵力,仍难以达到突破对方纵深防御的战役目的。

1917年:血染帕斯尚尔

《战地风云1》的DLC地图中,如果选出一张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地图,帕斯尚尔当仁不让——地图呈狭长的直线形,地图一侧为冲天的毒气烟雾,另一侧则为毫不止熄的烈焰。帕斯尚尔战役也不仅仅在《战地风云1》中出现过,育碧的《忠勇之心:世界大战》中也有视角独到的描绘。

《战地风云1》中的第三次伊普尔战役

帕斯尚尔是伊普尔的最后一道山脊,德第四军的补给线恰恰就穿过了这一地区。1917年7月,协约国为了解决久战不下的伊普尔,决定调遣部队对儒勒斯—梭罗特一线的铁道发起攻击。

但英军的目标不仅仅是解决德军补给线,还有摧毁德军在比利时沿岸纽波特的德军潜艇基地。7月之后英法军全线前压,而德军面临着未曾料及的潮湿天气,于是同盟国军队节节败退。若不是德奥军队在阿尔卑斯山打赢了卡布雷托战役,德军恐怕就要准备大规模撤退了。

这场血腥的残酷拉锯战中毒气、燃烧弹等武器都投入了使用,整个帕斯尚尔山脊上几乎寸草不生。双方僵持了4个月,而这场战役1917年11月以加拿大军队占领帕斯尚尔告终。这意味着协约国成功地占领了比利时沿岸,并将战线推到了荷兰。

那么下一期,我们将继续回溯一战的往事,将目光放到欧洲东线战场上,回顾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争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