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美团点评发展历程中战略、组织调整(下)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讲述了美团自创始之初蜕变成平台型公司的发展历程,并转投于腾讯阵营开启T型战略先后试水不同业务。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美团从团购切换到外卖,并发力2B业务,聚焦FOOD+战略,同时用图片展示组织架构的调整情况。

由于资本的限制,2014年后的美团战略变化非常快,业务、组织架构同样变化迅速。于2014年后形成如下格局:

1、2014年外卖行业的对战格局:美团(背靠阿里系)vs 大众点评(背靠腾讯系);

2、2015年因为股权谈判未能成功,阿里和美团关系破裂,美团进入腾讯阵营;

3、腾讯主导了美团、大众合并,阿里投资扶持饿了么;

4、2015年以后,外卖行业的战局切换为饿了么(背靠阿里)vs 新美大(背靠腾讯)

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用图片的方式介绍各阶段的组织架构变迁情况。

附:美团、大众点评、饿了么融资历程梳理:

2014年-2015年美团在T型战略下,发展两大孵化业务:猫眼与酒旅。同时进行战略转移,寻求外卖领域的突破。

2014年9月,原百度LBS负责人沈丽加入,猫眼成为美团最受重视的战略业务;

2015年4月,团购推出开放平台,延伸到美业、家政、汽车等商家;

2015年7月,成立两大事业群:外卖配送(王慧文)、酒店旅游(陈亮);

2015年9月,增设两大事业群:到店事业群(干嘉伟)、猫眼子公司(沈丽) 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穆荣均,升任为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人力官(CPO)。

2015年11月,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后,又先后进行了4次组织架构调整。

2015年11月,新美大合并后第一次组织架构调整,美团原高管更多在核心、前台业务负责。同时前台业务后续情况发生改变:猫眼电影易主,团购业务淡出。

2017年1月,进行第二次调整,采取“三驾马车”的事业构架。其中:

1、餐饮平台(王慧文),包括原到店餐饮+外卖配送事业群;

2、酒旅事业群(陈亮),包括原美团平台+酒店旅游事业群;

3、综合事业群(张川),包括原点评平台+到店综合事业群。

同时此次调整也是高管流失最多的阶段,其中吕广渝、陈烨、干嘉伟、殷志华等先后离职。

2017年12月,进行第三次调整,强化中后台以及综合管理能力。其中:

调整后的前台四大业务分别为:到店、大零售、酒旅、出行。

1、 新到店事业群:张川任总裁,整合原到店餐饮、餐饮生态、到店综合、智能支付业务;

2、 大零售事业群:王慧文任总裁,实行班委制度,由王慧文、姜跃平、郭万怀、王莆中、杨锦方任班委;

3、 酒店旅游事业群,陈亮继续担任总裁;

4、 出行事业部(新成立):王慧文负责,打车业务,和滴滴竞争。

2018年10月至2月,进行第四次调整,酒旅事业部被归入到店,同时生鲜战略意义上升。

建立两大创业新业务事业部

1、小象事业部(陈亮)继续探索生鲜业务,包括小象生鲜,2019年1月上线美团买菜;

2、快驴事业部(陈旭东),原2016年组建的餐饮供应链B2B平台,2018.3成为事业部陈旭东:前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2017年加入三胞集团。

两大事业群:核心业务

1、到店事业群,张川担任总裁,此前酒旅事业部、到店餐饮、大店综合等事业部并入;

2、到家事业群,王莆中担任总裁。王莆中:2015.4加入美团,曾是百度LBS产品经理,百度外卖1号创始员工,王慧文邀请加盟美团,历任外卖配送高级产品总监,2015.12为美团开发了自动派单系统。

Ø两大平台:王慧文负责,中后台精简

1、LBS平台,包括之前的出行事业部,打车、摩拜等业务;

2、用户平台:淡化点评APP的交易功能,主要做内容。

注:各图片均来源于方正证券研究所

以上是对美团点评发展历程中战略、组织调整的解读,通过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企业在做出战略布局时,都会在组织结构中进行调整并予以赋能,所以我们可以从一家企业的组织结构变化来分析了解公司的战略意图以及想法,对公司的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