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摩尔”时代挑战:一款芯片难打天下

“现在数据已经进入了一个无所不在的时代,从1960年代的大型机到后来的客户端+服务器、WEB、云、人工智能等,这意味着计算从生产率计算向生活方式计算、场景计算、智能计算等持续发展。”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到了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计算时代,很难一款芯片“打天下”。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居衍也在一场行业论坛上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表示,目前半导体产业实际存在着无效益的繁荣、产品(硬件)难度增大、产品研发费用增高盈利空间下降等三大问题,中国厂商想要突围首先需要反思盈利模式,开启基于硬件的软服务能力,同时提升半定制技术能力。

芯片多样化

芯片行业进入了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几乎没有什么公司可以底气十足的说出下一代的“爆款”是什么。和PC以及手机时代相比,物联网时代似乎谁都有可能成为“主角”,但也都“姗姗来迟”。

“物联网走得慢吞吞。”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居衍23日在南京国际集成电路技术达摩论坛上表示,芯片如今受限于硅技术难以突破。

业内人士指出,在CPU时代,运行编写好的程序就像一把普通的锤子,目的就是把钉子敲下去。使用的优点在于整个计算系统所有层级都是确定的,它们有限但功能强大。而芯片的原理也很简单,围绕开关、逻辑门、二进制系统等进行。但是现在,计算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艰难,导致计算机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在一块芯片上集成的电路越来越庞大。

“每个时代都有占据主流的计算机设备类别。而到了智能计算时代,可能不再有单一的主流设备类别。”宋继强对记者表示,计算的多样性愈发明显,多个不同的生态围绕多个不同的计算类别,这种计算的多样性将无处不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