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欲“从良”,科技向善真能实现吗?

从信息过载到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犯罪、数据安全、大数据杀熟等科技作恶事件在近期内涌现,无论国内的BAT,国外的苹果、微软、Facebook、谷歌都曾陷入争议当中。2019年,马化腾提腾讯新愿景与使命:科技向善;近日,携程重申没有大数据杀熟……科技向善是人们当前社会发展下的无奈诉求,实现它靠政策监管,还是行业自律,亦或二者并行?

提到科技向善,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慈善,某科技公司又发起、参与、协助了哪些公益活动,给山区、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哪些关爱,然而如果自身产品负面不断,仅能说明科技公司一方面“不择手段”地攫取利益,另一方面通过慈善活动美化企业社会形象。

国外互联网巨头谷歌专门设立了慈善公益机构Google.org,宣称以技术创新手段影响公益和社会。但从去年开始,谷歌就因为与军方秘密合作,参与“杀人武器”研发被自家员工唾弃,致罢工游行频发。都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当国内因医疗广告陷阱对搜索寡头“念念不忘”时,谷歌早在2009年就因为帮助假药贩子避开广告过滤机制被美国罚款5亿美元。直到今日,昂贵且“刚需”的医疗广告仍是谷歌营收的“心头好”,“best”等夸大性描述层出不穷,搜索页面的广告占比可以达到40%以上。

腾讯旗下多款游戏被国内家长认为是造成网瘾的“元凶”,“小学生”为游戏和游戏主播刷爆家长信用卡的新闻屡见不鲜,但腾讯又是国内从事互联网慈善最积极的企业。《中国互联网慈善报告》显示,腾讯在中国现有的互联网慈善捐款中占比超过50%,成为拉动个人和非政府组织互联网捐款的主导力量。

截至今年4月,腾讯公益平台已有2.2亿人次捐款53亿元,款项已帮助1万家社会组织的5万多个公益项目,其中超过90%的项目与扶贫相关。5月4日,马化腾在朋友圈借助”帮助警方寻回被拐十年儿童“的新闻宣布“科技向善,我们新的愿景与使命”。

然而,科技向善的说法其实出自腾讯研究院,该部门在腾讯内部相对非核心,腾讯集团似乎并不认可科技向善的观点,直至今日,其官网显示腾讯愿景仍是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使命依然是“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其中甚至提到“针对不同对象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后者运用不当就会走向“价格歧视”和“大数据杀熟”。

当然,科技公司走向行业自律绝对值得肯定。当今社会科技快速发展,一些领域几乎日新月异,监管追逐的步伐明显力不从心。例如大数据杀熟等行为,科技巨头可以利用大数据将执法人员等特殊群体加入白名单,存在监管难度较大的问题。如果科技向善能够为科技公司带来新的机会和优势,或许数字世界将不再是“法外之地”。

在互联网短暂的发展历史中,已经向人们证明纠纷或许不是科技公司带来的,但能够主动解决纠纷的科技公司将率先取得优势。电商平台成立之初是没有客服的,如果平台帮忙解决纠纷,电商的体验并不比线下好,甚至维权成本更高。直到eBay在1996年建立了客服中心的雏形,今日的电商平台甚至开始以用户是否为会员、常客、退款记录、订单金额智能判断是否允许一键退换货,据统计阿里巴巴99%以上的冲突无需客服介入。

与工业时代的污染不同,数字时代诞生时间并不长,带来的问题已经间不容发。这一方面因为互联网与科技“无处不在”,线上与线下的界限日趋模糊,交通、医疗、市政、安全等许多领域都有科技公司的影子,就像在问题发生之前,谁能想到用于家中安防的摄像头会成为隐私泄露的源头;早在2002年,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数据就显示,软件错误每年造成595亿美元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超过社会体制监管的能力。科技领域无论生产资料(如用户和数据)、知识都被巨头垄断,而其他阶层积累较少。当数字领域的纠纷和传统解决方式“当面对质”,会出现美国对华为的神操作,会出现考虑“拆分科技巨头”的想法,会出现欧盟堪称“猛药”的史上最严个人数据保护条例GDPR。

​行业自律或许是主动“整改”避免更严苛的政策监管,或许来自搜索引擎、电商、游戏等行业在国内进入负增长带来的反馈,互联网行业新增长点有的还停留在概念上,有的已然成为泡沫。互联网巨头欲“从良”,或许说明人口红利消退的当下,谁能服务好老用户,谁就不会“负增长”,谁让老用户失望,谁就在帮助别人家“增长”,如此一来,科技向善未来或将成为现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