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车遇到了寒冬,但共享经济没有遇到寒冬

夏天是共享单车的淡季,艳阳高照,酷暑难耐,还经常下雨,愿意骑车出行的人就会下降。其实,对于共享单车整个行业而言,入冬模式也已经开启。

这段时间,继悟空单车、酷骑单车、町町单车倒下后,能见度颇高的小蓝单车也传出用户押金难退、公司人去楼空的消息。一度光鲜的链条卡壳了,既让下游的消费者经受着提现困难,也让上游如天津武清王庆坨镇这样的“中国自行车第一镇”在狂欢后冷静下来。

车并非完全自行,资本是这一轮共享经济爆棚发展的推手,而资本后继无力,反过来成为一些企业倒下的拉力。潮涨潮落,泥沙俱下。消费者也已发现,缺少了护城河与隔离墙,在共享了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共享风险。几家平台企业倒下后已经展露,规定的押金专用账户并不存在。尽管对个人而言,只是99元或299元的押金,但是对于整个行业,却是对基础性财经纪律的破坏。

一叶知秋。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多少也显示出了业内火拼硝烟味的浓烈。当然,市场的信奉者并不惊讶于企业的生存死亡,因为代谢是市场的本质,市场就是试出来的。不试,谁能知道,拐进汽车时代的中国还会兜转回到自行车2.0时代?伦敦与北海道的街头还能出现中国的共享单车?

然而,市场有其容量,额外的领地,往往只属于创新者。当地铁口、闹市区“寸步难行”,车够用了,路不够用了,各地的数量调控已经开始,如果企业只知烧钱投放、只顾换种颜色,行业的边界就会加速到来。何况,共享模式本身也有其边界。有些东西天生难以共享,名义上的挂靠注定是暂时的。比如,篮球、雨伞、图书,它们的周转率很低,缺少真正稳定的共享场景,只能昙花一现。但有些东西是可以无限流分享的,比如个人的心得与体验。你可以在豆瓣上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你可以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的美白防晒笔记。你可以在蜂食记上分享自己的探店攻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